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 15 15:13:50
來源:新華網

今年首場月全食16日上演,我國公眾無緣相見

字體: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社天津5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5月16日,今年首場月全食將在天宇上演,但遺憾的是,本次月全食發生時我國正值白天,公眾不能一睹“紅月亮”的風采。天文科普專家&&,11月8日,本年度的第二次月全食對於我國公眾來説將更具觀測價值。

  這是2018年1月31日在北京宣武門地區拍攝的“紅月亮”。(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太陽射出的光線被地球阻擋後,會在地球背後産生影子,這就是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幾乎成一直線,圍繞地球轉動的月球全部或部分進入地影時,位於地球夜半球的人們就能看到月球的形態和顏色發生變化,這就是月食。

  月食發生原理。製作:胡彥竹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修立鵬介紹,發生月食必在“望”,此時的月相為滿月,一般出現在農曆十四至十七中的某一天。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種。在月食時,如果整個月亮在某一時間內全部處於地球的本影中,那就發生月全食;部分處於地球的本影中則發生月偏食,如果處於地球的半影中則發生半影月食。

  這是天津市天文愛好者晁春興2018年1月31日拍攝的月全食。(本人供圖)

  “相較於半影月食和月偏食,月全食最為好看。此時,從地球上看去,圓圓的月亮呈現古銅色,別有一番景致,民間稱其為‘紅月亮’。”修立鵬説。

  2022年,全球一共發生兩次月食,都是月全食,一次是5月16日,一次是11月8日。5月16日這次,在太平洋(除西北部)、大洋洲東部、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大西洋、歐洲西南部、非洲、亞洲極西南部、印度洋西南部、南極洲可以看到。全部過程歷經5小時又21分鐘,全食階段(從食既到生光)持續1小時26分。

  這是遼寧省天文愛好者孫建鑫2018年1月31日在瀋陽盛京大劇院拍攝的“月食項鏈”。(本人供圖)

  “這場月食是地球對面的‘專供’,我國剛好白天,無緣得見。”修立鵬説。

  錯過本次月全食,我國公眾不用感到遺憾,因為11月8日的那次更具觀測價值。屆時,我國東北地區可見月食全過程,其他地區可見“帶食月出”。

  “值得一提的是,11月8日的這次月全食,食甚時還將同時上演月球掩食天王星的現象,極為罕見。幸運的是,月掩天王星的掩食帶也覆蓋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修立鵬説。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570112865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