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30 09:06:36
來源:新華網

連結全球智慧 展現科技力量——從2021中關村論壇看中國高水準開放創新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連結全球智慧 展現科技力量——從2021中關村論壇看中國高水準開放創新

  新華社記者

  創新永無止境,開放共創未來。24日至28日舉辦的2021中關村論壇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主題,通過論壇會議、技術交易、展覽展示、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板塊搭建科創舞臺、架起交流平臺。

  近400位外籍嘉賓參與、500余家中外企業展示最新成果、100項新技術新産品發布……大會現場,創新火花在這裏碰撞,合作共識在這裏聚合。一場論壇,連結全球智慧、展現科技力量,助力中關村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彰顯高水準開放創新的勃勃生機。

  自立自強:打造中國創新策源地

  自主可控的模組化區塊鏈開源技術架構“長安鏈”、適用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機器人、10秒産生熱能的石墨烯圍巾……進入2021中關村論壇展廳,形狀各異的模型沙盤、造型多樣的機器設備、作用獨特的先進技術吸引著觀眾。我國眾多參展機構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在人工智慧、醫療健康、碳中和等領域接連亮出看家法寶。

  一項項成果的集中亮相折射著不斷提升的中國創新實力。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第12位。

  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和北京分別位列第二、三位。在大會的舉辦地中關村,能充分體會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這裏誕生的無液氦稀釋制冷機由我國自主研發,使我國具備了為量子計算等前沿研究提供極低溫條件保障的能力;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發布的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晶片,有望幫助觀測到原來無法觀測到的量子過程或現象……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對于贏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主動權意義重大。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表示,要發揮北京擁有眾多世界一流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並加強基礎研究,瞄準科技前沿,努力産生一流的科技成果。

  毫不動搖: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在北京,各項技術之間的融合創新,也在釋放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智源研究院已發布智能模型“悟道2.0”,形成了自主的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技術體係。論壇上,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唐傑介紹:“基于‘悟道’大模型,我們實現了冬奧手語播報的數字係統。通過這個模型,聽障人士可以看到或聽到冬奧會的所有播報內容。”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在論壇上分享道,經過十幾年的基礎研究和三年多的成果轉化,研究團隊已取得突破。“我們的石墨烯玻璃纖維目前已經産品化落地。”

  大會論壇不僅有“講”與“展”,通過創新大賽挖掘一批創新團隊,這些創新的“星星之火”有可能創造“燎原之勢”。大會還設立技術交易環節,用促交易、促轉化的方式,力爭打通前沿科技落地應用“最後一公里”。大會還匹配更加常態化與多元化的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創新交流平臺。

  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也是中關村的時代責任。

  歷史上,中關村從最初的“電子一條街”發展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開創了改革開放史上的一段傳奇。

  1988年,一家名為“用友”的企業在中關村創立。從財務軟件起家,如今該企業成為全球領先的面向企業與公共組織的雲服務與軟件提供商。“新一代信息技術將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表示,在此領域我國將走在全球的前列,這也是企業努力的方向。

  開放創新:凝聚各界共識開展創新合作

  面對世界經濟艱難復蘇這一共同挑戰,論壇上,全球知名科學家、跨國公司負責人等,共同探討發展機遇,達成了強烈共識:國際合作是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

  “借力論壇平臺,各國科學家可加速國際合作。”在論壇全體會議上,2015年圖靈獎共同得主馬丁·愛德華·赫爾曼與惠特菲爾德·迪菲發出倡議。

  全球廣泛合作不僅有利于一國一域的發展,更是解決全人類發展關鍵問題的必要途徑。翻閱歷史長卷,人類總能在文明互鑒中共同進步。與會各方代表認為,中國的創新需要國際合作,全球的創新也期待中國貢獻。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湯恩平説,中國在加快全球科技創新協作進程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中關村正在探討以更開放的方式打造科技創新的新環境。

  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數翻一番、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行動計劃在論壇期間形成、上合國家青年共同發出科技創新發展倡議……2021中關村論壇是北京的、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只有通過交流與合作,科學發明和技術創新才能真正造福于我們的社會。優秀的創新領袖、科學家及企業家們在此碰撞出新想法,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有益貢獻。”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説。(記者蓋博銘、胡喆、王琳琳、陽娜、吉寧、陳旭、張超、田晨旭、趙旭、戴小河)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