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27 13:40:26
來源:新華網

人工智能算力網絡,讓智能無所不及

字體:

9月25日,以“深耕數字化”為主題的華為全聯接2021在線上舉辦,深圳、武漢、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地市共同點亮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延伸——人工智能算力網絡。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將各地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接成網,動態實時感知算力資源狀態,實現統籌分配和調度計算任務,構成區域內感知、分配、調度人工智能算力的網絡。

通訊網讓溝通無處不在,互聯網讓彼此之間的距離再次拉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則讓智能無所不及。

會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鵬城實驗室共同發起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中也提到要共聚算力資源、共享創新成果、共促産業發展。而人工智能算力網絡恰恰是對算力資源的效能最大化。《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白皮書2.0》重新梳理和定義了人工智能中心的發展新階段——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即通過將各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接成一張人工智能算力網絡,以“一網絡”實現“三匯聚”——算力匯聚實現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聯接,打造全局計算資源的統一管理、協同調度及彈性分配,為各區域的大模型訓練提供充裕的算力;數據匯聚由區域主導建立一個開放、融合的數據共享機制,根據各地優勢建立高質量共享數據集,支撐更高精度的模型開發及更高質量的行業應用孵化;生態匯聚將模型能力以及最新應用創新成果開放、共享給算力網絡內各區域,讓人工智能加速走進千行百業。

2020年11月,鵬城實驗室與華為聯合打造的人工智能大科學裝置“鵬城雲腦II”在深圳建立,其用以人工智能領域諸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各類基礎性研究與探索。通過智能資源管理系統、異構資源集群調度系統及群體化協同創新環境,讓“鵬城雲腦II”具備融合多種計算資源、支持多種計算框架、使能開源生態的完整能力,進而支持多樣化的科研及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在基礎研究領域,“鵬城雲腦II”已助力多個基礎科學領域,如大模型研究、天氣預測、分子動力學、藥物研發、基因分析等進行科研創新模式變革;在重大應用領域,“鵬城雲腦II”賦能數字視網膜泛在城市治理、雲腦一體化醫療大健康、聯邦學習智慧金融,以及“一帶一路”的大規模多語種翻譯等多個場景。

繼鵬城實驗室於今年5月利用“鵬城雲腦Ⅱ”訓練全球首個兩千億級中文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鵬程.盤古”,本次發布的生物信息研究&&“鵬程.神農”是面向生物醫學領域的人工智能&&,包含蛋白質結構預測、小分子生成、靶點與小分子相互作用預測以及新抗菌多肽設計與效果評價等,制藥企業和醫學研究機構使用“鵬程.神農”提供的AI能力,將大大加速新型藥物的篩選與創制,讓人工智能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鵬城實驗室的成功為下一階段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建設與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的聯接提供了成功案例。隨後2021年5月基於昇騰AI基礎軟硬體建設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竣工並投入運營,上線即算力資源滿負荷使用。9月,位於西安市的“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一期順利完成調試,正式上線運營。據悉,華為已與西安、成都、北京等城市簽約合作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提供從基礎硬體、深度學習框架到應用使能&&的全棧、全場景人工智能基礎&&。

據悉,通過“三匯聚”,未來將在多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基於統一網絡互通互聯,借助各計算中心在數據、算力、生態上的優勢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共同體,實現全産業鏈共融共生。

産業智能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得益於安防、城市大腦等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帶動,人工智能在行業滲透,推動了交通、公共事業、健康等行業的智能化提速。而為了降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開發門檻,“鵬程.盤古”等系列大模型的出現便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新成果,“鵬程.盤古”等系列大模型或許將加速推動各産業間的數字變革,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人工智能算力網絡也將成為新型基礎設施,充分釋放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融合賦能的能力,通過匯集各個城市的AI算力、數據、模型、應用,做到協同共享,讓城市間實現互通協同、優勢互補,推動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加速數字經濟迎來新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