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丨神外醫生教你看懂神經系統疾病信號-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7 09:42: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訪談丨神外醫生教你看懂神經系統疾病信號

字體:

生活中,你是否也會遇到這些健康小困惑:手抖是得了帕金森病嗎?眼皮跳到底要不要緊?別慌!我們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雲鵬,用專業視角為你拆解神經系統的疾病信號。

年輕人手抖是得了帕金森病嗎?

王雲鵬:年輕人出現手抖,是否需要擔心得了帕金森病呢?我覺得大可不必。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絕大部分患者發病年齡都是在50到60歲以後。年輕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佔比極低,低到樣本量都無法統計。整個人群來看,帕金森病發病率僅為十萬分之十,就是萬分之一的概率。

帕金森病典型症狀有哪些?

王雲鵬:帕金森病的四大主症是抖動、僵直、行動遲緩、姿勢異常。其中抖動有明顯特點:安安靜靜呆着的時候,手放在桌面上,會出現每秒4到6次的規律性抖動。

對患者來説,最痛苦的是身體僵硬。每一個動作都變得非常遲緩。原本單手就能輕鬆解開扣子,慢慢會發展到雙手解開都很費勁。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誤診的症狀:走路拖步、下肢發沉。感覺腿上綁了一個沙袋,抬腿無力,走路搓着地。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自己腰不好,在骨科看了很久,最後才發現是帕金森病的問題。

得了帕金森病怎麼辦,能治好嗎?

王雲鵬:隨着醫療技術發展,帕金森病已有多種治療手段,關鍵分三步:第一步是明確診斷。很多患者會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病、腦血管病或者糖尿病等。拖拖拉拉好幾年過去之後,對病情是非常不好的。

第二步是藥物治療。診斷明確後,針對性用藥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藥效大概只能維持1年到2年,之後會逐漸減弱。

第三步是輔助治療。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就是腦深部電刺激植入術。通過極微創的方式,在腦中植入兩根直徑1毫米的電極,減慢大腦皮層過度興奮的傳遞,就能緩解僵硬、抖動症狀。現在的材料非常薄、小,植入腦後基本無需再更換電池,可以終身使用,同時不需要去調整它。這種方式非常安全,不會破壞大腦結構。它可以幫助癲癇、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和震顫的患者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帕金森病,還有哪些隱藏信號提示大腦在退化?

王雲鵬:睡覺時家屬發現你又喊又叫,甚至手舞足蹈,你自己卻毫無察覺;夜夢明顯增多,夜尿頻繁且每次尿不乾淨。這些都可能和癡呆有關,就是我們的認知功能下降了。

如果喝水老是被嗆到,吃東西咽不下去,站起來平衡感很差,還容易摔跤,要考慮會不會是多系統萎縮。

如果家裏老人最近老忘事,説話前言不搭後語,而且有摔倒的病史。那一定要小心!這些都是老年慢性疾病的表現,老年神經系統功能在退化,需要格外重視,及時帶老人到醫院去就診。

壓力、勞累會損傷神經嗎?平時該怎麼保養?

王雲鵬:數據顯示,過度勞累、壓力大會增加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的風險。

保養神經系統,首先要學會釋壓:早上起來做大開大闔的拉伸、仰頭動作,感覺會很舒暢;其次要多到戶外活動,多與人交流;飲食結構失衡的話,可適當補充維生素。若出現嚴重抑鬱、情緒波動大、頻繁失眠,別硬扛,及時找醫生諮詢。

腦機接口現在都有哪些應用?

王雲鵬:腦機接口是我們大腦的一個翻譯機,能把大腦中高頻率的思維運算和信息傳遞,通過轉碼器傳遞到我們身體的其他地方。

腦機接口在臨床應用已很廣泛,在我們國家發展得非常好。例如宣武醫院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已經治療了80多例患者。

目前應用最多的就是功能缺失的疾病。比如説,腦外傷或者脊椎損傷之後不能活動的患者,通過腦機接口,讓大腦的運動信息傳遞到相應的脊椎平面,再通過解碼讓肢體恢復。

腦機接口目前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王雲鵬:腦機接口技術目前還在臨床試驗和探索的階段。它不是植入後就能立刻見效,需要通過大量訓練讓大腦形成記憶之後,才能夠理解信號。患者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去鍛煉他,讓大腦和脊髓之間重新建立這種&&。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整個治療和訓練的周期都比較長。

腦機接口在疾病治療上還有哪些潛力?

王雲鵬:最近幾年,腦機接口在漸凍症治療上有了新的突破。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甚至精神類疾病,如強迫症、抑鬱症,也有望通過該技術改善。

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患者通過腦機接口獲益:聽不見的能聽見,看不見的能看見,動不了的能活動,站不起來的能站起來,想表達的有辦法讓你表達出來。

 

統籌:李曉雲 李由

導演:韓光

編導:林媚 關心

攝像:陳傑 許楠 馮珂

設計:史澤瀚

 

新華網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林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