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 | 生命守門人—— 專訪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重症醫學專家周建新-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19 08:49: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訪談 | 生命守門人—— 專訪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重症醫學專家周建新

字體:

很多人對醫院並不陌生,卻很少和ICU打交道,甚至會聞之色變。

進入ICU那扇厚重的自動門,這裡也許是距離死神最近的地方,監護儀的滴答聲與呼吸機的節奏交織;時間在這裡被分割成精確到秒的計量單位。

但這裡,也是生命最頑強的戰場,每個人都在為拯救生命與死神賽跑,這其中,ICU醫護人員便是與死神“搶人”的生命守門人。

周建新,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也是一名重症醫學專家。30多年來,他一次次救下瀕臨死亡的重症患者,也曾多次在公共安全事件救治中承擔重任……

今天,讓我們走近周建新教授,一起聆聽他和重症醫學的故事。

 

與重症醫學“是機緣巧合,也是命中註定”

1990年,大學畢業的周建新被分到復興醫院外科,新醫生科室輪轉的第二站便是ICU。當時很多醫院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ICU病房,走進復興醫院的ICU病房,他大開眼界,這裡“有6張床,裏邊的設備也非常好,流程也做得已經比較規矩”。作為一位年輕醫生,“在ICU裏實際操作的機會比在外科要多得多。”於是,在結束兩年輪轉選科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重症醫學科,“這一幹,就是30多年時間。”

因為這裡患者的特殊性,重症醫學科醫生的工作往往伴隨着高強度、高壓力,甚至可以説是高風險。

在ICU裏,“最重要的是要把病人的生命支持住,讓他能夠有時間去接受專科治療。”因此,這裡的醫護人員需要“快速反應、快速決策,因為病人的病情等不及。”

在ICU裏,醫生護士的心要細,盡量少犯錯誤,因為“太粗心了,有時候可能會遺漏掉很多重要的症狀和體徵。”即便是這樣,周建新的從醫生涯中也遇到過不少“意料之外”。

有一次,一個病人術後次日被評估為:呼吸平穩、神志清醒、可配合咳嗽,可視為常規病例,於是判定可以拔管。但拔管不久後,病人就出現了血氧驟降,跌破80%後呼吸驟停。當時作為ICU主任的周建新立刻帶着醫護人員緊急處置,最後雖然成功搶救了病人的生命,但這件事過後,他馬上帶領團隊進行復盤,“為什麼會這樣?帶着管子的時候這病人挺好的,沒問題,為什麼拔了管子就不行了?”

從醫30多年來,從一名普通重症醫學科醫生,到重症醫學科主任,再到醫院的負責人,周建新始終沒有離開過一線。他把很多重症病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卻少能記住成功的案例,記憶猶新的都是那些驚心動魄的搶救瞬間,因為這些案例讓他“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再遇着類似的情況就會更有經驗、更加小心。

“任何一個治療措施,都會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談起ICU的工作,周建新説,還是頗具挑戰性的,尤其是成為ICU主任以後,到底選擇哪個治療方案是對病人最好,“決策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面對未知“沒怕過”,但會有遺憾

作為臨床經驗豐富的重症醫學專家,周建新曾參加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多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醫療救治。每一次面對重大災難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嚴峻考驗,周建新始終帶領團隊堅守在最前線,為患者築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線。

“累嗎?”他坦言,“累,並快樂着。”30多年來,每天平均工作12個小時是常事兒。搶救任務繁重時,他們甚至沒有辦法好好躺在床上,“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會兒,休息一下。”但是他的快樂也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當很重的病人來送到你手裏去管理,通過治療,他的病情越來越平穩,最後能夠康復、出院,其實是一個非常欣喜的事情。”

“怕嗎?”他很淡然,“怕,倒真的沒怕過”“當醫生就要治病,當然也要救人。”但是醫學沒有百分百的對和百分百的錯,“都是各有利弊的去做選擇。”也正因此,周建新有時候不得不面臨更多艱難抉擇。

在汶川地震救援現場,地震傷員能夠存活下來的最大問題是碾壓傷,牽扯到最多的是截肢還是保肢。如果保肢,其中的壞死物質,包括有些傷口感染就會不停地往血液裏走,就會造成呼吸不平穩、循環不平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腎臟,甚至會造成腎功能衰竭。但是,如果盲目截肢的話,他們後面的生活要怎麼辦?“他們好多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所以,汶川地震救援時,周建新與外科、骨科醫生每天都會討論“到底要不要截肢”,其中有些“不得不做的選擇”也成為周建新至今無法釋懷的遺憾。

醫生最重要的是什麼?“醫德高尚”

在ICU工作30多年,每天與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打交道,周建新並不避諱説起“死亡”這個話題。

他説:醫生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應該是人文關懷,ICU的醫生更應該懂得尊重生命。“一方面,我們要好好治療,讓患者康復;另一方面,當你真的判斷回力無天的情況下,能夠跟患者和家屬充分交流。”在他看來,“要把病人當成自己家裏人,如果是自己的家裏人,你會為他做出一個什麼樣的選擇。”

如今,作為醫院管理者的周建新,培養了更多年輕醫生。在他看來,“能考上醫學院的學生,智力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其中幾個基本素質是必備的。

“醫德高尚”是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具備的素質。“因為無論診斷還是治療,不是説一定就是對的,他總要去權衡利弊。”從患者和家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醫德高尚是基礎。

醫生還要有很強的團隊協作精神,特別是在ICU工作,“一個人是幹不了活的,他需要醫生和護士之間的配合,還有和其他專科醫師的配合。”

除此以外,醫生還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診療方法和技術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如果半年不去看文獻、不去跟蹤最新進展的話,就有可能落伍了。”

這些年,隨着重症醫學科不斷建設和發展,“ICU的死亡率、特定綜合徵的ICU死亡率在逐年下降,救治成功率在明顯提升。”周建新有幸親身參與其中。如今,作為醫院的掌舵者,面向未來,周建新還有很多期待,“希望世紀壇醫院有很鮮明的專科特色、有很強的綜合實力、有能為廣大患者和群眾提供暖的醫療健康服務的能力,獲得更好的高質量發展。”

 

策劃:車玉明

統籌:李曉雲 李由

記者:關心

導演:劉慶生

編導:林媚 徐可

視頻製作:劉廈

導播:趙祎鑫

攝像:趙鵬 陳傑

調音:李園麗

設計:史澤瀚

 

 

 

 

 

 

【糾錯】 【責任編輯:林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