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多地遭遇氣象乾旱。這次旱情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持續和發展?一起聽聽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預報員高輝、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室高級工程師韓麗娟、江蘇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項瑛的解答。
新華訪談:春季以來乾旱範圍有多大?
項英:乾旱分為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等類型。
高輝:3月以來氣象乾旱的範圍呈現出前期擴大、近期有所減緩的特徵。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4月18日,全國中旱及以上氣象乾旱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積達到47.7萬平方公里,均為春季以來最高。目前,陜西、河南、甘肅東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乾旱,其中,陜西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特旱。
這次乾旱在部分省份呈現出極端性。今年1月1日以來,廣西和江蘇平均乾旱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另外,3月1日以來,陜西和甘肅平均降水量均偏少5成以上,分別位列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和第二少。
新華訪談:什麼原因導致這次乾旱?
高輝:4月以來東北冷渦活躍並且位置偏南,導致東部地區都盛行北風距平,抑制了熱帶水汽向上面這些乾旱區的輸送,水汽難以到達長江以北地區,造成陜西、河南、甘肅東部乾旱持續。
新華訪談:乾旱依靠人工作增雨緩解行不行?
項英:人工增雨不是“憑空降雨”,它需要滿足一定的天氣條件。比如對雲層厚度和雲底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雲區也要有一定範圍寬度。而且,雲中要有一定的過冷水含量,同時還得伴隨上升氣流。只有這樣,播撒的催化劑才能和雲中的水汽充分混合,來促進水氣凝結、雲滴碰並增長等雲雨轉化過程,形成降水。除此之外,作業條件也非常重要。每一次人工增雨作業都需要氣象部門精心策劃、多方協作。
新華訪談:這次乾旱將會持續多久?
高輝:未來,雲南、廣西等南方旱區將有較強的降水,氣象乾旱趨於緩解。但西北地區東部、華中北部等北方旱區降水較少,乾旱仍將維持。預計5月底至6月初,華北西南部、華中北部、西北地區東部等旱區降水偏多,氣象乾旱將逐步緩解。
項英:6月後,長三角地區進入多雨季節,氣象乾旱將進一步緩解或者解除。
新華訪談:對農業有哪些影響?
高輝:本次春旱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尤其是對冬小麥影響較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灌溉條件不足的麥田長勢偏差;河南西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等地輕到重度缺墑,對小麥灌漿不利;江蘇部分地區因旱情較重導致晚播麥生育進程不整齊,部分小麥因旱發生卷葉。
韓麗娟:近期高溫比較明顯,特別要注意幹熱風的影響。中央氣象&預報顯示,預計5月19日至22日,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等地冬小麥幹熱風風險高,河南安陽、焦作、新鄉、洛陽、鄭州、許昌,陜西渭南、咸陽、銅川、寶雞,山西臨汾、運城,河北邯鄲幹熱風風險很高,需要提前採取一些措施降低影響。
幹熱風天氣主要發生在小麥開花灌漿期,它的主要特點是突發性、短時性。這種天氣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也有特殊年份。近年來,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小麥灌漿期氣溫偏高,幹熱風災害有偏重發生的趨勢。2001年、2014年、2022年、2024年都發生了較嚴重的幹熱風災害。
防禦指南:
1、北方旱區密切關注天氣演變,有增雨作業條件則適時開展增雨作業,以緩和當前旱情;
2、北方冬麥區需防範幹熱風不利影響;
3、甘肅東部、陜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需加強防範,確保林區安全。
編導:於子茹 文靜
剪輯:韓光
設計:史澤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