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澎湃看中國|用一副眼鏡解鎖“未來視界”-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3/28 09:34:16
來源:新華網

新潮澎湃看中國|用一副眼鏡解鎖“未來視界”

字體:

你有沒有想過,一副AR眼鏡就能讓你仿佛擁有“超能力”?想象一下,你戴着這副眼鏡去旅行,它能實時翻譯不同語言,讓你輕鬆與當地人交流;當你在博物館欣賞展品時,它能像一位隨身導游,通過語音助手為你詳細介紹展品的歷史和背景;甚至在你逛街購物時,它能通過AI識物功能,快速為你查詢商品信息和價格……沒錯,這就是如今的AR眼鏡,它已經從“實驗室概念”變成消費電子領域的“現象級産品”,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本期《新潮澎湃看中國》專訪Rokid靈伴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祝銘明,看一副眼鏡何以成為“超能力外挂”。

技術長跑與市場覺醒的“雙向奔赴”

“沒有科技成果是突然冒出來的。”祝銘明在訪談中説道。2025年年初,Rokid的AR眼鏡在社交媒體上意外走紅,“尋找提詞器”的體驗視頻播放量破億,網友直呼“科幻照進現實”。

這款被稱作“超能力外挂”的産品,背後是長達十年的技術積累。自2014年成立以來,Rokid始終專注於人機交互技術的探索與創新。

早期,Rokid以語音技術為突破口,推出了多款智能音箱等産品,不斷優化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合成等關鍵技術,使其語音交互技術在行業內取得了顯著地位。同時,Rokid在硬體設計與製造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將先進的技術理念融入到産品中,打造出性能卓越、體驗出色的智能設備。在計算機視覺和增強現實領域,Rokid同樣投入了大量研發資源,逐步攻克了AR眼鏡的關鍵技術難題,如高精度的環境感知、自然的虛實融合顯示以及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等。

正是這十年間對技術的執着追求和持續投入,為Rokid AR眼鏡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科技界的焦點産品。

市場覺醒與技術突破的結合,推動AR行業進入爆發前夜。AR眼鏡的崛起證明:超大規模市場是技術迭代的絕佳試驗場。

産業鏈“開卷考”: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

祝銘明認為,當前AR産業競爭不是主調,“教育”市場、共建生態才是當務之急。

儘管Rokid在全球消費級AR眼鏡市場已佔據先發優勢,但其選擇“開卷”戰略——公開技術路徑、共享供應鏈資源,甚至主動扶持潛在競爭者。這一策略的底氣源於中國産業鏈的領先和深度整合。

政府“無形之手”亦為創新生態注入活力。企業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區,不僅有“獨角獸企業補貼8分鐘極速到賬”的效率,更有希望實現“免申即享”的服務理念,以及種種優勢。

當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同頻共振,中國創新生態正從“單兵突進”邁向“集團作戰”。

杭州樣本:科創雨林如何孕育“未來物種”?

“相比於移栽大樹,杭州更喜歡孕育種子”,這句話道破了杭州新銳科創企業崛起的核心邏輯。

從宇樹科技到Rokid,從“AR眼鏡熱”到“元宇宙第一城”標籤,杭州的創新圖譜呈現出鮮明的“竹林效應”——根係交織、共生共榮。市場化程度高、場景開放、跨界協作頻繁,構成杭州的獨特優勢。

祝銘明透露,公司産品已在能源、醫療、教育等200多個行業場景中完成驗證,這些經驗反哺消費端功能設計,形成“B端打磨技術,C端引爆市場”的良性循環。

此外,年輕創業者的開放心態與政府不越位、不缺位的“底線式服務”,讓企業既能專注創新,又能高效獲取政策支持。當民營企業成為供給創新與需求牽引的雙重主體,中國經濟的韌性便有了更堅實的支點。

創新沒有黑魔法,唯有“日拱一卒”。AR眼鏡的爆火看似偶然,實則是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性升級的必然。它告訴我們:“彎道超車”並不存在,有的只是産業鏈的厚積薄發、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政企協同的生態培育。

當創新的種子在市場化土壤中自由生長,中國經濟的“未來物種”必將不斷破土而出。

 

策劃:李曉雲 李由 翁璟

編導:馬江 劉袁媛 劉慶生

設計:耿曉涵 戰曉菁

攝製:張靈 宋越 夏越嶠 林雪凡 伍梁永 郭添能

記者:孔令杭 張璇

鳴謝:杭州市余杭區委宣傳部 杭州市余杭區融媒體中心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

新華訪談 新華網浙江頻道 聯合製作

新華網 新華社浙江分社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於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