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嚴格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海偉解讀最高法工作報告_2025全國兩會大型融媒體專題_新華網

以嚴格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海偉解讀最高法工作報告

2025-03-08 10:38:27
來源:新華網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副主任海偉接受新華訪談專訪,圍繞網民關心的話題,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回應社會關切,嚴懲偷拍竊聽犯罪

“酒店、民宿等場所偷拍竊聽事件頻發,群眾反映強烈。”海偉介紹,今年工作報告首次將“依法懲治偷拍竊聽違法犯罪”寫入報告,進一步亮明人民法院對這類行為從嚴懲治的態度。

海偉介紹,一直以來,對於公共場所偷拍竊聽違法犯罪,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懲治。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也發現,偷拍竊聽違法犯罪已經形成黑灰産業鏈條。為此,人民法院加強與公安部門協作配合,開展打擊整治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專項行動,加大對非法制售相關設備的打擊力度,從源頭剷除違法犯罪土壤。

去年底,最高法發布一批典型案例,揭露偷拍竊聽違法犯罪的慣常行為表現,提醒廣大人民群眾增強防範意識。

規制“天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

海偉介紹,去年的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到“禁止以彩禮為名索取財物,依法遏制高額彩禮”,今年報告中,跟進匯報工作進展,專門講到“涉婚約財産糾紛案件增幅回落14個百分點”。

是如何實現的?海偉&&,人民法院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

——制定司法解釋明確規則。最高法制定&&涉彩禮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就彩禮認定範圍、返還比例等作出規定,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完善彩禮返還規則。

——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引領作用。2023年12月以來,最高法發布了兩批8件涉彩禮糾紛典型案例,加大法治宣傳力度,促進移風易俗。

“這些成效只是階段性的,我們將把治理高額彩禮這項工作久久為功抓下去,促進引領社會道德風尚。”海偉説。

依法懲治濫用AI技術侵權行為

當下,人工智能迅速發展,但也出現不少侵害知識産權的現象。由於這些案件比較新,海偉&&,最高法不僅注重做實個案定分止爭,還加強司法研究應對,強化司法政策、規則供給,在案件審理中逐步探索明確裁判標準。

採訪中,海偉舉了個例子。他説,“AI技術發展很快,但發展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糾紛該如何妥善處理,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明確、規範,我們要結合具體案件,依法穩慎作出裁判。”

他介紹,法院不僅依法審理個案,更注重加強對科技創新領域新産業新模式、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對已形成共識的,通過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及時向社會發布,促進規範、引領;對尚未形成共識又亟需明確的,通過典型個案審理傳遞司法導向,促進在規範下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經營者安心放心

今年工作報告用很大篇幅,介紹法院服務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內容,這也是法院一直以來的重要工作。

海偉介紹,人民法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於國有、民營等各類所有制經濟,做到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違法犯罪一律依法懲治。

比如,人民法院在辦案中發現,有的大企業在建設工程施工、商品採購等合同中,與中小企業約定,在收到第三方向其支付的款項後再向中小企業付款。從表面上看是雙方“自願”,但實際上是大企業將第三方付款風險轉嫁給中小企業。

海偉説,去年8月,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明確這類條款無效,有力規制這類“以大欺小”行為,促推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保障其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此外,人民法院還加強對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案件的審查,嚴防以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去年,人民法院依法再審糾正46件涉産權冤錯案件,對13人改判無罪。

多元聚力,織牢未成年人“保護網”

在訪談中,海偉介紹,人民法院持續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着力把“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落到實處。目前,我國已有少年法庭2700多個,由單一審理刑事案件到全面審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更加充分有力。同時,以司法保護促推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保護融合發力,共同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法院每年審理大量婚姻家庭案件,幾乎都與未成年人保護有關,如果父母失管失教,可能會衍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問題。”海偉説。

海偉&&,人民法院在審理婚姻家事等民事案件中,加強“關愛未成年人工作提示”,督導父母當好合格家長;在審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一併考慮行政保護、家庭保護等問題。

除了審理案件,人民法院還積極開展司法關護、法治教育等工作。海偉介紹,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山西吉縣法院在某學校設立法治副校長信箱,一年收信60余封,發現並嚴肅處理了校園欺凌、女生被校外人員騷擾等7起事件。

 

策劃:儲學軍 車玉明

統籌:李曉雲 李由 

編導:於子茹 

剪輯:劉廈 張繼葉

主持人:劉燕

拍攝:趙普凡 許楠 馮珂

頁面設計:張鑫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