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雙超”格局,安踏攜2021年營收493.3億元直逼耐克

新華網
2022-03-22 13:18
安踏大概率將在今年完成對耐克中國的超越,國內運動鞋服市場份額由第3位上升至第1位,終結“雙超”在中國運動品牌市場長達17年的壟斷地位。

  新華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丁峰)3月22日中午,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布了2021年財報。報告顯示:安踏集團全年營收同比增長38.9%, 達到493.3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20.1%,至人民幣109.8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含合營公司損益)同比增長49.6%至人民幣77.20億元;在營收、凈利繼續保持兩位數高增長的同時,自由現金流入同比增長56.5%至人民幣103.7億元,期末現金儲備超245.8億元。

  營收連續第8年保持增長,並在大基數基礎上繼續維持了較高增速,這一連串優異的財務數據,顯示出龍頭企業穩健的發展態勢和強勁的發展後勁。

  終結“雙超”格局,安踏體育營收直逼耐克

  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運動鞋服整體市場規模達 3718億元,同比增長19.1%。但從2004年開始,中國運動品牌市場就被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大“洋品牌”牢牢佔據份額前二。國産運動品牌連續十七年難以打破耐克和阿迪達斯構築的“雙超”壟斷地位。

  看似牢不可破的“雙超”格局,在2021年被安踏體育終結了。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知名運動品牌企業營收分別為:耐克中國510.2億元、安踏體育493.3億元、阿迪達斯343.4億元、李寧集團225.7億元、特步國際100.1億元。

  與另外兩家港股同業上市公司2021年營收相比,安踏體育約等於李寧的2.2倍,或接近特步的5倍。

  更具標杆意義的是,安踏體育與兩家國際巨頭中國全資公司的同期收入相比,約等於阿迪達斯中國的1.44倍,耐克中國的97%。

  如果按照當前的營收增速觀察,安踏體育大概率將在今年(2022年)完成對耐克中國的超越,國內運動鞋服市場份額由第3位上升至第1位,終結“雙超”在中國運動品牌市場長達17年的壟斷地位。

  回顧2010年,這一年運動鞋服行業因前期過度擴張帶來的大幅收縮,引爆了庫存危機,市場受到沉重打擊,中國運動品牌進入長達五年的調整期。

  面對行業冷冬,安踏從零售終端入手,樹立以“零售”為導向的管理標準和運營模式。在經歷本次改革後,安踏集團財務指標快速恢復,實現對同業公司的超越,成為國內運動品牌第一龍頭。

  在2015年,安踏體育率先實現營收突破100億元,之後用了六年時間就快速增長到500億元區間。六年來,安踏體育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8.17%,增速大幅領先行業。

  目前,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最高的五大品牌中,安踏集團佔據兩席,分別為安踏ANTA(9.3%)和斐樂FILA(7%)。而安踏兒童ANTA KIDS份額達2%,領先耐克兒童NIKE KIDS(1.8%)與阿迪達斯兒童ADIDAS KIDS(1.6%) , 是份額最高的兒童運動鞋服品牌。

  多品牌齊頭並進,第三增長曲線強勢崛起

  2021年財報中,安踏體育延續了公布集團旗下品牌具體營收的慣例。分品牌看,安踏ANTA收入同比增長52.5%至240.1億元;斐樂FILA堅持“頂級品牌、頂級商品、頂級渠道”的戰略,在高基數之上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增速領先其他國際品牌,營收同比增長25.1%至218.2億元;迪桑特、可隆等其他品牌營收同比上升51.1%到34.9億元。

  2019和2020年財報顯示,斐樂FILA增速高於安踏ANTA。在2020年,安踏ANTA營收首次被斐樂FILA超出。

  但進入2021年,安踏ANTA提出“專業為本,品牌向上”,並再次加速。去年上半年,“新疆棉”事件刺激國産運動品牌業績普遍大漲,但到了下半年,隨着外部因素影響減弱,增速出現放緩。

  而安踏ANTA則繼續保持高歌猛進勢頭,2021年H2的營收增速甩開同業公司李寧、特步,與斐樂FILA攜手站上營收200億元級別,形成安踏體育兩大增長引擎雙輪驅動。放眼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目前同時擁有兩個收入30億美元以上品牌的企業,只有安踏集團和美國知名服裝公司——威富VF集團。

  更為可喜的是,集團旗下除安踏ANTA及斐樂FILA外的其他高端小眾品牌在各自賽道高速成長,營收同比上升51.1%到34.94億元,經營溢利(營業利潤)大增2.3倍到6.44億元,成為安踏集團又一增長引擎。

  迪桑特DESCENTE定位高端、高質感專業運動品牌,深耕滑雪、鐵人三項及高爾夫等運動場景,在一、二線城市打造頂級零售空間,全球首家體驗中心DKL迪桑特動力實驗室落地北京;可隆體育KOLON SPORT作為高端品質戶外生活方式品牌,持續産品創新的同時拓展其在高端購物中心和電商&&的戰略布局;亞瑪芬集團AMER SPORTS全球市場業務明顯好轉,旗下核心品牌營收和經營溢利已超越疫情前的水平,並創下歷史新高,加速推進5個10億歐元目標的實現。因現金流改善和負債比率下降,評級機構穆迪提升展望到正面,標普提升評級到B級。

  戶外品牌提前進入爆發期,第三增長曲線強勢崛起,充分驗證了安踏體育多品牌孵化能力和提前布局小眾市場細分賽道戰略的成功。

  2021年末,安踏發布新十年戰略規劃,將“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升級為“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規劃進一步深度參與全球運動品市場競爭。

  産品力構築高壁壘“護城河”,奧運營銷推動品牌強影響力

  區別於日常鞋服,運動鞋服的功能屬性更強,專業性是運動鞋服品牌發展的根基,只有經歷長期積澱才能形成強勁的技術成果。而近幾年,國産品牌的崛起也是由科技創新迭代引領産品力提升,尤其是像龍頭品牌安踏體育的研發實力提升尤為明顯。

  2021年財報顯示,安踏體育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11.3億元,研發強度(收入佔比)為2.3%,而同期李寧研發投入為4.14億元,研發強度僅為1.8%。

  研發強度及金額,安踏體育在本土體育用品企業中表現都是最好的,展現了重視自主創新,夯實科技護城河,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長期主義決心。

  當下,中國運動品市場已經從高速擴張期進入成熟穩定期,雖然有消費者存在事件性衝動購物,但更多的理性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的産品支付溢價,而不是簡單的對國內或國際品牌進行選擇。對於他們而言,專業屬性産品之間的對比更為直接明顯,譬如包括運動鞋的緩震、回彈、重量等因素都會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

  正因為如此,安踏體育更注重科技創新以保持品牌高專業度。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持續以創新科技賦能跑步、綜訓、籃球産品的專業深度。一方面將奧運同款核心科技應用於大眾消費系列,推出“中國冰雪系列”等熱銷産品;另一方面攜手國內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共建多所“聯合創新研究院”,整合全球頂尖運動科技研發力量。

  好的産品離不開優質的營銷資源。而體育賽事作為營銷資源具有明顯的稀缺性和排他性,因此掌握核心資源的往往是龍頭品牌。

  在認識到頂級賽事資源對於運動鞋服品牌的重要性後,2009年安踏簽約中國奧委會,為後續品牌影響力的發展奠定資源基礎。

  2021年中,安踏體育制定的“24個月贏領計劃”快速推進,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通過科技研發助力“雙奧”,秉承“專業為本、品牌向上”的核心策略,通過打造雙奧領獎裝備、冬奧賽時制服以及22支奧運項目的國家隊比賽裝備,強化了“愛運動中國有安踏”專業運動品牌心智。

  安踏集團旗下包括安踏在內的多個品牌,助力冬奧會參賽運動員獲得了131枚獎牌。“雙奧”期間,安踏品牌聲量和美譽度在各&&及榜單大幅領先,並通過代言人谷愛凌和王一博,與年輕消費者廣泛互動。據第三方調研顯示,安踏品牌價值指數同比提升了57%,一二線城市居民,以及“新銳白領”、“Z世代”、“精緻媽媽”等客群佔比實現高雙位數增長。

責任編輯:王劍冰、刁文靜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608121160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