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小科普:排球場上,有人可以“無視”裁判?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小科普:排球場上,有人可以“無視”裁判?

2025-11-15 23:31: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深圳11月15日電(記者劉藝淳、邱晨)在十五運會女排U18比賽現場,觀眾可能會注意到,有個隊員無需向裁判請示,也不用等待換人的舉牌和播報,就能隨時上場、下場。這便是排球項目特有的“自由人”——自由防守隊員。

  比賽中常有這樣的畫面:對方主攻大力扣殺,自由人迅速側移、降重心、伸手墊臂,瞬間將球救起,為反擊埋下伏筆。過幾個回合,她徑自下場,不久又再度上場,循環往復。

  排球場上,每隊6名球員需要依次輪轉位置。自由人的“自由”,在於她們與後排球員能夠進行無限次替換,且不計入普通換人名額。“自由人一般會替換隊裏防守能力相對薄弱的人。”河北隊主教練張忠偉説,當高大的副攻手輪轉到後排時,自由人往往會上場替換,確保後排防守質量。

  11月15日,江蘇隊自由人倪非凡(右)在比賽中救球。當日,在澳門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排球女子成年組小組賽中,江蘇隊3:1戰勝天津隊。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不過,自由人其實並不完全“自由”。根據規則,自由人上場、下場必須在“死球”後、下一次發球哨響前完成,且不能發球、扣球或攔網。一身與眾不同的隊服,也不是為了“穿衣自由”,而是為了讓裁判與觀眾能夠一眼識別。

  在球迷眼中,自由人幹的是“臟活累活”;主攻手説她們是“送炮彈的人”;在二傳手眼中,她們是默默“補&”的幕後英雄。

  選拔自由人的門道,各家有各家的“標準”。

  “要選基本功紮實、預判能力強的。”

  “要選在極度疲憊時還能保持動作不變形的。”

  “要選頭腦清醒的,能當防守‘指揮官’的。”

  中國排球名宿、江蘇隊主教練沈富麟強調,除了技術,自由人更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她們隨時要承擔防守壓力,心態調整非常關鍵”。奪冠熱門江蘇隊的自由人劉茗月坦言,在場上沒有進攻和得分機會,一傳失誤時又沒有別的方式將功補過,“有時候沒有辦法釋放自己,需要好好調整心態”。

  11月13日,江蘇隊球員在比賽後向觀眾致意,右二為劉茗月。當日,在深圳進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排球女子18歲以下組小組賽中,江蘇隊3:0戰勝四川隊。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20世紀末,自由人這一特殊位置由國際排球聯合會正式引入比賽,走過近30年,不僅改變了排球戰術體系,也提升了比賽的觀賞性。在中國女排的輝煌歷史中,自由人也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印記:2004年雅典奧運會,張娜被球迷稱為“不死鳥”,助力中國女排實現逆轉,勇奪奧運金牌;2016年裏約奧運會,林莉以穩定發揮築起堅固後防,並榮獲“最佳自由人”稱號。

  2016年8月18日,林莉在裏約奧運會女子排球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不怕辛苦,重要的是真正幫到球隊。”站在全運會賽場上的自由人姑娘們,常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換句話説,最好的自由人讓你幾乎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卻總在隊伍需要時,出現在最該出現的位置。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