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11月12日電(記者鄭直 韋驊)輸了球的澳門三人籃球女隊隊員們並不氣餒。主場作戰的她們都是業餘選手,12日她們以東道主身份出現在全運會舞&上與其他強隊交手,是難得的機會。隊員鄭雅斯説:“説不定一生只有一次。”
東道主的身份,讓她們的感覺大有不同。由於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當天也是項目的報到日,再加上第二天早上還有訓練,隊員們無法參加,但大家在酒店的電視上一起看了開幕式,“游入”體育場上空的巨型“鰲魚”等文化符號則成為腦海中鮮明的記憶點。
“大家都是文化也差不多,天氣也差不多,你知道,我們還共用‘濕氣重’這個梗。粵語裏邊有一個詞叫作‘同聲同氣’。”
“同聲同氣。”隊長陳敏琪用普通話又重復了一遍這四個字,“我想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澳門隊球員陳敏琪在比賽中
此次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全運會,來自東道主的運動員不僅有了與強隊交手的機會,也有了更多的參與感。
“我們在最近這一個月有看過全運會不同賽事的項目,有了積極參與比賽的心情。”陳敏琪説,“我們看了香港男子手球隊的比賽,因為他們是第一次進四強。港澳都是特別行政區,大家的運動員可能多數都是業餘的,所以看到他們有很好的成績,我們也會很開心,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昨天遼寧隊、廣東隊的五人制男籃半決賽我們也都有看。我覺得其實沒有分什麼粵港澳這樣子,我們都會關注。像之前在深圳舉辦的女籃亞洲盃,還有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球隊的比賽我們也都會去看。”令陳敏琪略感遺憾的是,澳門這邊大學行政人員的假期不像學生那麼多,因此還沒有太多機會現場觀賽。
出現在全運會賽場上的澳門女隊格外符合三人籃球最初的感覺——一支草根球隊。陳敏琪是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及資訊管理學系秘書,林穎霞是澳門大學的在校生,投進第一球的陳嘉怡是自由職業者,鄭雅斯則是澳門海關的關員。

澳門隊球員陳嘉怡(左)在比賽中
她們在青年比賽中就已認識,平時在澳門本地的業餘俱樂部打球,保持着一週兩到三練的頻率。為了備戰此次在家門口的比賽,以及很有可能出現的“小打大”的情況,球隊還進行了針對性的力量方面的加練。
“在澳門打球要很有‘心’,就是心態要放得很好。”鄭雅斯説,“因為我們沒有贊助,也不是職業的運動員,下班以後晚上要練球,然後回家、休息,時間自己也要分配得很好。”
據鄭雅斯介紹,現在澳門打球的女生越來越多,不過還是年輕梯隊為主。如果打成年女子比賽,經常能夠參加的俱樂部在六到七家左右,不論是三人籃球,還是五人籃球,“其實都是一批人,大家也互相都認識”。

澳門隊球員鄭雅斯(左)在比賽中
陳敏琪説,近年來,大灣區的比賽越來越多,她們和江門、中山、珠海等地的球隊都有過比賽,最近一次則是全運會開幕前的2025大灣區3X3籃球巡迴賽澳門總決賽,不過這支廣東隊還是第一次有機會遇到。“確實實力上比之前遇到的都要強,我們很開心可以有機會和這樣子的對手交流。”
本次全運會第一場就面對強大的廣東隊,澳門隊在比賽中有些慢熱,隨着比賽的深入,終於由陳嘉怡的籃下進攻打開球隊的得分賬戶。雖然最終告負,但球隊也逐漸找到比賽的感覺。
“我們澳門的隊伍很少接觸到這樣大型的比賽,可能就是有點太興奮了,以至於真正比賽的時候有點緊張。”陳敏琪説,“但我覺得第一場我們確實創造了很多機會,只是可能手感沒有那麼好,希望不要氣餒,繼續享受這個比賽!”
“所以很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機會一起比賽,然後希望在各大舞&上面可以看到更多澳門的選手。”陳敏琪的語氣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