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依託辦賽經驗協同應對新挑戰——專訪十五運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依託辦賽經驗協同應對新挑戰——專訪十五運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

2025-11-10 22:08:1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澳門11月10日電(記者郭雨祺、劉剛、齊菲)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9日晚開幕,十五運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澳門賽區依託以往舉辦大型賽事經驗,有條不紊推進辦賽工作,與粵港協同合作面對新挑戰,澳門有信心承辦一屆各方體驗感好、公眾參與度高的賽事。

  圖為潘永權接受採訪

  從“17人起步”到廣泛參與

  “澳門籌備辦是2024年8月中旬正式啟動的,當時包括我在內有17個同事。”潘永權回憶説,起初團隊人手精簡,今年年初,在特區新一屆政府的支持下,籌備辦規模擴大到70多人,人員來自多個部門,形成完善的組織體系。

  十五運會澳門賽區承辦乒乓球、三人籃球、五人籃球(男子18歲以下組)、排球(女子成年組)以及空手道項目。潘永權介紹,澳門預計迎來3000多名參賽及工作人員,包括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技術官員和媒體人員等。為此,籌備辦制定了詳細的住宿、交通、餐飲和接待方案,確保每一名來賓都能安全、舒適、高效地參賽和工作。

  這是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無人機照片)。全運會排球女子成年組比賽在這裡舉行。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澳門在承辦大型體育活動方面經驗豐富,有成熟的接待體系。我們設有分管宣傳、競賽、接待、市場開發等小組,架構和職能都與大型運動會接軌。”潘永權説,籌備辦承擔的任務廣泛,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與廣東、香港等多方溝通協調。“起初大家會有不同意見,但我們方向統一,不斷討論不斷磨合,有信心大家一起創造歷史。”

  潘永權特別提到志願者工作。他介紹,2022年澳門賽區志願者招募工作一經啟動就有數千人報名,還有內地其他省份的體育愛好者報名。“我們請來專業團隊開展培訓,包括賽事知識、禮儀規範和澳門歷史文化等等,還邀請了曾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專家。”

  “志願者們很熱情,大家都感到非常光榮。”潘永權認為,全運會不僅關乎體育,更是一次全民參與的契機,讓大家在國家盛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在本屆全運會的眾多賽事中,跨境項目最具歷史意義。潘永權説:“公路自行車賽(男子個人賽)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比賽,最初我們覺得這是很難實現的,但後面大家一步一步解決了難題。”

  全程231.8公里的賽事路線跨越多個口岸,通關與安保成為首要難題。三地相關部門反復研究,最終採用無感通關技術,邊檢人員提前在珠海起點完成所有手續。“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可以一路暢行、不需停留,這在過去從未實現過。”潘永權説。

  這場“一賽跨三地”的歷史性比賽在8日順利完賽。潘永權&&,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靠的是三地的共同努力,體育是最好的溝通語言,能讓大家在共同規則下協作。“十五運會讓體育先行先試,其中的經驗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其他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借鑒。”

  11月8日,參賽選手在澳門賽段的比賽中。新華社發(宋羲攝)

  潘永權特別提到,此次全運會不僅賽事創新,也給澳門運動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激勵與機遇。“全運會賽場上有很多世界頂尖的運動員,澳門運動員能夠在自己家門口和高手競技,這是難得的機會。對我個人來講,過去多年一直看著澳門運動員的成長,在每一次比賽中拼搏,每一個人都希望為澳門爭光,很感動。”

  體育盛事展示澳門魅力

  舉辦全運會對澳門的意義不僅在體育層面。潘永權説:“這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愛澳教育課。通過進校園、進社區的宣傳活動,居民切實感受到全運會是國家大事,澳門社會的參與感和自豪感在不斷增強。”

  11月2日,火炬手羅協銘在大三巴牌坊前進行火炬傳遞。當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火炬傳遞澳門站舉行。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全運會期間,有着72年歷史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也將同期舉行(11月13日至16日)。潘永權&&:“兩個大型體育活動在同一時間上演,是‘速度與激情’的結合,也是展示澳門城市活力的機會。”

  為此,籌備團隊在賽程上進行了巧妙安排。“我們將一些精彩賽事放在傍晚時段,讓看賽車的觀眾可以順勢來看全運會,而全運會的觀眾白天也能去感受賽車的氛圍,形成共贏。”潘永權説。

  “澳門是世界文化遺産之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我們希望借助十五運會這個&&,讓更多人認識澳門、了解澳門。”潘永權説,希望體育帶來的熱度能持續轉化為城市活力,助力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