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相冊丨光影裏的全民躍動-新華網
                  
 
11月9日
全運聖火將在
廣東奧體中心熊熊燃起
這是首次粵港澳三地
聯合承辦全運會

  在科考船甲板面,工作人員從搭載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上的採火裝置裏取火(2025年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盧漢欣攝
  7月14日,一名男子在香港西九龍站官方零售店瀏覽。新華社記者陳鐸攝
  8月1日,澳門群眾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倒計時100天慶祝活動。新華社發(張金加攝)全運會既是新中國體育事業
發展演變的縮影
也是中國社會成長進步的見證

  1959年9月17日,遼寧選手石寶珠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以47.93米的成績取得女子鐵餅第一名。新華社記者張赫嵩攝
  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於1983年9月18日至10日1日在上海舉行,這是著名運動員朱建華、曹燕華、張愛玲(從左至右)登上巨型火炬&準備引燃主火炬。新華社記者官天一攝
  1987年1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運會在廣州市隆重開幕。 新華社記者官天一攝
  1993年9月13日,遼寧隊王軍霞在第七屆全運會田徑比賽女子3000米決賽中。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09年10月23日,湖南選手劉花花在第十一屆全運會女子跳遠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2017年8月26日,參加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賽艇比賽的選手在海河中進行訓練。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2021年9月17日,浙江隊選手陳雨菲在比賽中回球。當日,在西安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決賽中,浙江隊選手陳雨菲以2比0戰勝江蘇隊選手何冰嬌,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劉瀟攝全運會從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初期的百廢待興中走來
1959年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
首屆全運會
是中國體育健兒的
聯歡大會、競技舞&

  1959年9月13日,運動員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首屆全運會開幕式上列隊步入會場。新華社發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中國迎來改革開放
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中國體育
掀開嶄新一頁
第四屆全運會開始
與奧運項目接軌
第五屆全運會
首次出現了贊助性廣告
第六屆全運會首次擁有吉祥物
……

  第四屆全運會閉幕式上的發獎場面(1979年攝)。新華社記者張赫嵩攝
  第四屆全運會女子平衡木決賽場面(1979年攝)。新華社記者湯孟宗攝
  1983年9月在第五屆全運會開幕式上表演的大型文藝、體育節目。新華社記者張劉仁攝
  圖為第六屆全運會吉祥物,手持火炬的小山羊。新華社發國運興,體育興
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中國獲得金牌豐收
中國競技體育攀上了
史無前例的高峰

  2008年8月14日,中國選手張娟娟在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子個人決賽中,以110比109環戰勝韓國選手樸成賢,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格桑達瓦攝
  2008年8月24日,中國選手鄒市明在北京奧運會拳擊男子48公斤級決賽中,戰勝蒙古國選手普列布道爾吉·塞爾丹巴,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2008年8月23日,中國選手馬琳在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決賽中,以4比1戰勝隊友王皓,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羅更前攝當我們一次次登上
最高領獎&享受榮光
也深刻認識到
金牌,並不是體育的全部
當體育的價值取向不斷豐富
當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更趨向多元
全運會也正在回歸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應有之義
並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2017年7月2日,參賽代表隊在“我要上全運”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比賽決賽開幕式上。新華社記者曹燦攝
  2019年9月11日,表演者在全民健身展演活動慶祝全運會60周年活動上進行廣場舞展示。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2021年9月22日,在浙江溫州拍攝的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龍舟決賽現場。新華社發(蘇巧將攝)清晨,城市公園的跑道上
開始出現晨練的人們
廣場上,健身音樂響起
大家跟着節奏運動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鍛煉隊伍
全民健身氛圍越來越濃厚

  2023年3月1日,跑步愛好者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仁湖公園晨跑。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2023年6月3日,跑步愛好者在北京天壇公園內晨跑。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瑜伽墊上舒展的身姿
籃球場上跳躍的身影
健身器械上揮灑的汗水
綠道騎行中飛揚的笑聲
……

  2018年8月8日,瑜伽愛好者在貴陽一家瑜伽館內練習瑜伽。新華社發(張暉攝)
  2022年1月18日,村民們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文體中心的燈光球場打籃球。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村民在村裏休閒健身(2020年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武漢市漢陽區江欣苑社區的居民在健身(2021年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2025年9月30日,在河北省邢&市高新區舉行的騎行迎國慶活動中,騎行愛好者在祝村鎮牛尾河畔騎行。新華社發(張馳攝)從路跑賽事蓬勃開展
冰雪運動在大江南北推廣普及
到“村超”“蘇超”等賽事的相繼“出圈”
群眾體育不斷涌現新亮點

  2016年1月2日,參賽選手在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開始前歡呼。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2025年9月29日,滑雪愛好者在深圳·前海冰雪世界滑雪。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幾名滑雪愛好者在新疆絲綢之路山地度假區合影留念(2025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菲攝
  這是2025年8月23日拍攝的首屆“村超”全國賽總決賽現場。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2025年8月17日,球迷在南京一個露天屏幕前觀看2025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第九輪比賽。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截至2024年
全國體育場地面積
達到42.3億平方米
較“十三五”末增加11.31億平方米
群眾健身更加方便
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371萬人

  2020年1月2日,在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對江鎮元寶小學,孩子們在進行足球比賽。新華社發(羅大富攝)
  西藏那曲市嘉黎縣中學的學生們在踢足球(2022年11月23日攝)。新華社發(索朗攝)
  滑雪巡救員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禾木吉克普林國際滑雪度假區巡邏(2024年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胡虎虎攝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過38.5%
科學健身指導通過
App、短視頻和直播間走進千家萬戶
體育資源跨越地域鴻溝
潤物無聲
全民健身的號角早已吹響
健康中國的藍圖已經繪就
當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比翼齊飛
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

  2023年3月25日,當地群眾觀看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2023年8月6日,市民在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公園練習健身鞭。新華社發(劉滿倉攝)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這樣的共識
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使命在肩,奮鬥有我
沒有人會辜負
這個偉大的時代

編輯:程婷婷、徐嘉懿、呂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