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王俠(中)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走進安徽阜陽潁泉區行流鎮三義學校的榮譽陳列室,略顯擁擠的空間裏擺放着歷屆校足球隊使用過的足球、球衣和獲得的獎盃、獎狀。體育教師王俠拿起11年前她開展教學時使用的第一個足球,斑駁的球面上稚嫩的字體寫有“足球媽媽”四個字。
在這個地處皖北的鄉村學校,王俠被留守兒童們親切喚作“足球媽媽”。
王俠成為體育教師,源於“女承父業”。她至今記得1985年父親過的第一個教師節,幸福的模樣在她10歲的心中種下成為人民教師的種子。
2014年,王俠所在的三義學校開始培養校園足球文化,接觸足球不多的她主動挑起教學重擔,前往阜陽師範大學、阜陽體校尋求指導,逐漸建立起足球教學體系。2015年,三義學校入選首批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
安徽省阜陽市是勞務輸出大市,校足球隊中孩子多為留守兒童,王俠不僅認真教學,更細心照料他們的生活,提供心理疏導與經濟資助,外出比賽時還幫小球員洗衣,“足球媽媽”的稱呼由此而來。王俠還通過“走教”,將經驗分享至鎮內其他學校,助力李集小學、腰莊小學先後獲評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如今,三義學校所屬的行流中心校在她的帶動下成立了“愛心媽媽”工作室,主動為孩子們排解各種困難,陸續有百餘名教師加入。
多年來,王俠先後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校園足球感動人物”“中國好人”“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談起未來,王俠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鄉村孩子接觸足球,通過足球運動培育團隊精神,樹立堅韌不拔的品格和積極向上的態度,實現人生理想。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器材室整理足球。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一)在三義學校足球課上佈置戰術。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是9月9日拍攝的三義學校足球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榮譽陳列室拿着她使用的第一個足球。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榮譽陳列室展示球衣。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下)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下)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2019年2月27日,王俠(左二)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下圖:2025年9月9日,王俠(右二)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二)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在三義學校足球課訓練間隙為學生時辰皓擦汗。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中)在三義學校足球課上為孩子們加油鼓勁。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行流中心校“愛心媽媽”工作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在三義學校宿舍與學生李依諾交流。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一)在三義學校宿舍與學生們交流。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右一)在三義學校為學生們上足球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在三義學校宿舍幫助學生王彤彤疊被子。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在三義學校宿舍為學生李依諾梳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足球課上佈置戰術。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左一)在三義學校宿舍與學生們交流。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9月9日,王俠在三義學校辦公室照片墻前回憶美好瞬間。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是9月9日拍攝的三義學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