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31日電 題:“爾濱”+馬拉松,“頂流”相遇會帶來什麼?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張一帆
31日7時30分,隨着發令槍響,來自世界各地的35000名跑者在哈爾濱開啟了一場穿梭於“冰城夏都”的馬拉松之旅。這場體育賽事,不僅是選手們挑戰自我的舞&,更是“爾濱”“後亞冬時代”文體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8月31日,參賽選手從起點出發。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在奔跑中感受“爾濱”
當天清晨的哈爾濱,涼爽宜人。馬拉松賽道上,每一處風景都成為跑友們的陪伴。
“我在2018年冬天來過哈爾濱,沒想到夏天風景也這麼美。賽道沿途有老建築,有江邊風光,還有音樂表演。”來自福建廈門的“90後”跑者黃雪梅説,這次哈馬之行不僅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還收穫了一場看得見、聽得到的多重體驗。
圖為賽道起點哈爾濱音樂公園。圖片來自主辦方
今年的賽道沿用去年的設置,起點設在哈爾濱音樂公園,馬拉松終點設在太陽島太陽石廣場,半程馬拉松終點設在哈爾濱市政府廣場,實現“景中有賽,賽中有景”。賽道設置了52個演出和加油點位,健身腰鼓、健身操、花球舞等表演,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賽道”,展現着這座“音樂之城”的魅力。
圖為比賽現場的音樂演出。圖片來自主辦方
除了美景與音樂,哈馬還以“美食基因”征服眾多跑友。補給站的馬迭爾冰棍、紅腸、大列巴等特色美食,讓跑友們直呼“好吃”。“聽朋友説‘每逢哈馬胖三斤’,我今天算是見識了!”來自河北秦皇島的跑者趙哲説。
為了讓奔跑的精彩被實時記錄、一鍵分享,中國移動“全球通·逐馬計劃”打造了AI移動雲盤,可以生成跑友專屬的3D卡通形象。賽事期間,在5G-A網絡與全球通保障下,4K高清直播讓松花江畔的美景與哈爾濱大劇院的風采清晰呈現,雲端觀眾也仿若身處賽道。
“體育+”激發城市活力
今年的哈爾濱馬拉松正式升級為世界田聯金標賽事,參賽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吸引了不少世界排名前列的跑者參加。這背後是哈爾濱以“體育+”為引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我們正在按照世界田聯‘金標’和中國田協‘A1類’認證賽事的標準辦賽,以提高辦賽質量和哈馬品牌影響力,為‘爾濱’長紅蓄力。”本屆哈馬承辦方、哈爾濱馬迭爾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慶濱説。
圖為觀眾在哈爾濱市文體旅産業博覽會上排隊參觀。圖片來自主辦方
本屆哈馬以“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將賽事與“文體旅商展”深度融合。原有的哈馬博覽會升級為“首屆哈爾濱市文體旅産業博覽會”,不僅宣傳了贊助商品牌,更推介了哈爾濱特色産品。博覽會現場增設了公益展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區。
張亮麻辣燙等本土品牌銷售火熱,運動服飾展區引人關注,高端火腿産品現場“圈粉”……一些參展商&&,此次博覽會讓消費者有了更直觀鮮活的感受,為企業提供了品牌知名度提升、曝光量激增的機會。
辦一場賽,游一座城。美團旅行數據顯示,8月最後一週,哈爾濱音樂公園、哈爾濱中央大街附近酒店、哈爾濱西站附近酒店、哈爾濱餃子館搜索量分別同比上漲332%、25%、49%、111%。
賽事同期還舉辦了一場“賽道·商道 哈馬參賽企業家對接交流會”,重點推介了當地優勢資源,吸引更多企業家關注並投資,實現“體育+文化”“體育+旅游”“體育+經濟”等協同發展。
圖為比賽現場畫面。圖片來自主辦方
打造城市形象新IP
相比前幾年的賽事,今年的哈馬在項目設置上進行了優化。“太陽島熒光夜跑”取代了原有的迷你跑,於8月23日落幕,吸引了9000名跑友參與。“這不僅拉動了哈爾濱夜經濟的增長,也響應了國家‘體重管理年’的號召和‘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的倡議,提升了賽事影響力。”哈爾濱會展博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傅明濤説。
在選手服務方面,哈馬再度創新。參賽包中除了號碼布、參賽手環、手冊等必備物件外,還包含各類融合了“爾濱”元素的美食、飲料、補給品,讓選手把參賽記憶帶回家。賽事還為選手提供了個性化的賽前訓練指導,通過線上課程、線下講座等形式,提供科學訓練建議;同時設立賽後恢復服務區,配備專業康復師,為選手提供拉伸、按摩等恢復服務。
選手們完賽後進行休息放鬆。圖片來自主辦方
“跑哈馬,識‘爾濱’,不僅熱情、寵客,而且細緻、專業。”哈爾濱市體育局局長柏志國説,哈馬串聯起文化、旅游、美食等城市標籤,形成“冬有冰雪,夏有哈馬”新IP,城市形象與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讓更多人認識和愛上這座“寶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