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12日電(記者王沁鷗、楊博毅、岳東興)什麼體育項目,中國隊會請一位非洲外教?
是不是一時想不出來?那麼再請問:什麼項目會像乒乓球之於中國一樣,全世界都在請一個國家的外教,並且這個國家還位於非洲?
是不是更想不出來了?公布答案:這個國家是埃及,這項運動叫壁球。它是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新增項目,也是正在進行的成都世運會比賽項目。而新奧運周期組隊剛一年的中國國家壁球隊,其主教練正是來自埃及。
圖為麥哈尼在今年7月舉行的亞青賽上佩戴着隊員獲得的獎牌留影。受訪者供圖
這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非洲兄弟名叫伊斯拉姆·麥哈尼,他的目標是:為幾乎從零起步的中國壁球隊帶出世界冠軍。
英國人發明了壁球,但是……
37歲的麥哈尼曾執教埃及國家隊三年,目前是埃及海外壁球教練“大軍”中的一員。他認識的埃及同行朋友遍佈美國、科威特、馬來西亞等地。在中國,許多壁球俱樂部也開始聘請埃及教練。用他的話説,埃及壁球人擁有一個“全球社群”。
“很驕傲能作為一名國際教練代表我的國家。埃及擁有很多東西,不止是個旅游目的地。”麥哈尼説,“壁球入奧,埃及人都很高興,我們應該立志拿下兩塊金牌。”
這可不是個小目標,要知道,壁球在洛杉磯奧運會總共也就設置了男、女單打兩塊金牌。
麥哈尼(右)在成都世運會上指導中國隊運動員。新華社記者 李旭倫 攝
但麥哈尼確實有底氣“誇下海口”。放眼職業壁球協會(PSA)積分榜,男女單打第一目前均是埃及選手;男子前十中,埃及佔五席,女子前十佔四席並且“霸榜”前三;業內人士透露,埃及長年佔據這兩份榜單前二十的半壁江山,在單打、團隊世錦賽中奪冠無數;拿埃及壁球冠軍的難度,直逼中國乒乓球選手拿全運會金牌。
為什麼是埃及?
“我們和歐洲的打法不一樣。公平地講,巴基斯坦人先開啟了一種新風格,我們將它發揚光大,現在所有人都在跟隨這種打法。”在麥哈尼看來,雖然英國人發明了壁球,但是開創當代新技術潮流的卻是非洲和亞洲隊伍。
“歐洲人打得很耐心,那時的壁球比賽通常是一場拉鋸戰。但歐洲人的問題是,他們同一種風格打了太長時間,於是其他人就開始創新。”麥哈尼回憶道,“2000年前後,我們有一批球員涌現。我們喜歡打小球和主動進攻,更快、更具侵略性,這讓我們掌握主動,也提高了壁球的整體水平。”
他還認為,埃及隊的獨特不僅體現在技術上。
“我們尊敬對手,但從不過分放低姿態。在場上,我們想要打敗所有人,也相信自己能做到。”麥哈尼説。
這也是他最希望自己的中國隊員學到的。
“中國隊沒有理由不成為壁球強隊”
“這是你的主場!你可以吼出來!”
這是本屆世運會壁球比賽第二天,麥哈尼在中國選手劉子儀的比賽場邊做最後的指導。手握領先卻被對手逼到決勝局,弟子的緊張他看在眼裏。但最終,劉子儀頂住壓力3:2取勝,為中國壁球隊贏得了世運參賽史上的首場勝利。
主教練麥哈尼(左)在比賽間隙指導劉子儀。新華社記者 李旭倫 攝
“當你緊張時,你需要聽到自己的聲音。”賽後,麥哈尼這樣解釋他的指導策略,“我當時沒給她講什麼技術,打到第五局時,這已是場精神較量。”
在中國隊員眼中,麥哈尼是個“特別會給情緒價值”的教練。13歲小將殷子媛還記得,上月剛剛結束的亞青賽女子U13組金牌戰前,教練和她説的最多的是:“要夠兇猛”“要有信心”。
“我的對手是個巴基斯坦女孩,算是我的青少年偶像吧,她之前贏比賽都是碾壓式的。”殷子媛回憶道,“但我覺得我肯定能贏。”
也只有她自己覺得自己能贏。沒人看好這張國際賽場上的陌生面孔,連麥哈尼賽後都向子媛承認,他心裏也清楚兩人間的差距。
“那個巴基斯坦女孩的身形比她大了一圈,兩人站在一起都不像一個年齡的孩子。”麥哈尼笑道,“但我就是希望把一種信念傳遞給她,她自己也信了。壁球不是身體能力決定一切,它是技術與策略的游戲。對手總有弱點,但如果你先怕了,你就輸了。”
麥哈尼(右)和殷子媛在亞青賽上合影。受訪者供圖
帶隊僅半年多,麥哈尼覺得:“中國隊沒有理由不成為壁球強隊。”
“你們有很好的揮拍類運動傳統。這麼短時間內我們就組建起了一支隊伍,就拿了亞洲冠軍,青少年還在世運會上贏了成年人。中國還有大量這樣的孩子。”麥哈尼説,“這就是我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我知道中國人一旦決定做什麼,就會全力以赴。”
未來,一起創造!
今年1月,麥哈尼就任中國隊主教練,這意味着他要來到一個陌生的大陸工作和生活。但他説,這並不是個艱難的決定。
“埃及人對中國文化很熟悉。你們在基建上幫助我們很多,中國製造也很出名。我們都很尊敬中國。”雖然此前從未與中國人共事過,但麥哈尼一直覺得,中國和埃及有許多相通的價值觀。
“這麼説吧,我會像中國人那樣培養我自己的孩子。”麥哈尼笑着説,他有個8歲的女兒。在他家,對他人尤其是長輩的尊敬,以及紀律性和勤奮,是孩子必須具備的品質。“我是這樣被養大的,我也希望這樣撫養我的女兒。有些東西在歐美國家比較少見,但我發現中國人和我們是一樣的。”
麥哈尼(前)正在用阿拉伯語寫春聯。受訪者供圖
來到中國後,麥哈尼並沒有經歷太多文化衝擊,“感覺就像在家一樣”。很快,他和“00後”“10後”隊員們打成了一片,孩子們上個月還給他過了生日,他也計劃着快些讓女兒來中國。工作之外,他找到了新愛好:打帕德爾球、看電影、吃火鍋——尤其是四川火鍋。
不過,中國有時依舊會讓這位埃及人驚訝:隊伍的時間觀念極強,遲到三分鐘是個嚴肅的問題;反興奮劑工作極為嚴格,所有食物都有專門供應商,這在他去過的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法做到;他也羨慕中國擁有財政支持的體校和體育類高等院校系統。
近年來,使用易於拆卸的玻璃球場成為國際壁球比賽的新時尚,中國企業已獲得授權生産此類場地。此次世運會賽場就設置了四塊酷炫的藍色玻璃球場。
8月8日,中國選手劉子儀(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旭倫 攝
“埃及全國也才只有四塊玻璃球場!可上海一傢俱樂部就能有五塊,一傢俱樂部就能承辦職業巡迴賽的分站賽。”麥哈尼感慨,“我們也在向你們學習。”
從冬到夏,麥哈尼説自己正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中國壁球搭建骨架。他的第一條微信朋友圈裏有一副春節時和隊伍一起寫的春聯,上面用阿拉伯語、英語和中文分別寫了“幸福年”和“勝利年”;橫批“共度祥年”之上,他加上了一句英文——“Let's make our year”。翻譯成中文也可以是:一起創造我們的一年!

而中國和世界壁球的未來,需要所有人一起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