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12日電(記者高萌、董意行)11日下午,成都世運會自由潛水項目收官。走出賽場,記者碰到了同樣被流浪貓吸引的中國女子選手唐珂。吹乾頭髮、換下了潛水服的她一邊看貓一邊感嘆道:“還是當貓好,我明天開會要用的PPT還沒做完。”
200米,這是唐珂在成都世運會自由潛女子動態有蹼項目中留下的最終成績。在前一天的女子動態無蹼項目中,她因BO(意識喪失)未能獲得有效成績。
受訪者供圖
本次世運會的自由潛項目中,中國隊的兩位運動員唐珂、金明均為自主訓練的社會選手。“有遺憾,但總體滿意。”唐珂這樣評價自己的世運之旅。
泳池之外的唐珂,是一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軟體産品經理。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練過游泳,唐珂對水似乎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工作後,和所有職場人一樣,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找平衡成為了她需要直面的課題。大概在三年前,為了緩解工作壓力,唐珂開始尋找新的興趣愛好,也自然而然地將目光投向了泳池。
“我就很自然地接觸了自由潛水,並且逐漸接觸到競技圈的朋友們。後來我也跟着我的師傅金明一起做競技訓練。”她説,“雖然每一項運動大家都可以説是在跟自己比拼,但我覺得自由潛水中,只有沒入水裏,真的就只有水和你自己,這也是我最享受的部分——只有水流的聲音和身體給自己的反饋。”
受訪者供圖
早晨背着潛水包去公司上班、開會,下班吃過晚飯後直奔泳池,這幾乎是唐珂訓練日的日常。
“因為在上海,我們只能在泳池關閉以後才可以去訓練,所以其實是比較艱苦的。閉氣訓練會讓人産生較大的神經壓力,晚上會睡不着覺。所以我經常是十一點出水、十二點到家,可能折騰到兩三點還躺在床上睡不着。第二天早上九點繼續起來上班。”儘管如此,唐珂還是認為這項運動充滿魅力,“但是這樣一個過程會讓我覺得很有挑戰,也讓我想要繼續去打破自己的極限。”
打破極限,卻不打破生活的節律。在唐珂眼中,無論是平時抽空練習潛水的“小計劃”,還是這次來參加世運會,都可以被穩妥地安排進自己的日常。“就像是打工人日常下班要去健身,那種時間分配和精力分配是一樣的。”
她也坦言,因為要有意識地調整飲食、睡眠、作息,自己的生活反而變得更加健康了。
日程可以控制,但自由潛卻是一項游走在“失控”邊緣的運動。在過去兩天的比賽中,多位選手因低氧導致的BO而失去成績。第一天參加女子動態無蹼時,唐珂就經歷了這種情況。
受訪者供圖
“在剛進入低氧的區間,我還知道自己在哪、能看到底下175米的那根水線。當我想再往前拼一點時,就突然失去意識了,因為氧氣含量太低了。在這個時間點還會出現一些記憶回溯的情況,但是安全員會立刻把我撈起來。”她回憶道,“所以自由潛水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能獨潛,只要是下水要閉氣,一定要有小夥伴在旁邊。”
本次中國隊自由潛項目的總教練趙磊運營着自己的俱樂部,他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潛玩家。“這是一項在壓力與恐懼中尋找放鬆的運動”——他這樣總結道。
“其實在自由潛水的時候,要不停地面對壓力和對水的恐懼。但如果你真的感到恐懼、緊張了,腎上腺素會瘋狂分泌,然後耗氧量就會大幅度地增加,減少閉氣時長。所以如果你在面對這些壓力和恐懼的時候,能真正的找到那種放鬆的感覺、找到副交感神經興奮的感覺,才能游得好。所以這個運動是一個直面自己內心恐懼的運動。”趙磊説。
趙磊和唐珂(右)在賽場。受訪者供圖
世運會的旅程結束後,唐珂在混採區透露自己第二天一早就要回上海開會。這次,她在成都與頂尖選手交流、觀看了中國殘疾人潛水運動員奪金的瞬間。這些珍貴經歷幫助她提高了自己對這項運動的認知。“我們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裏面做到了最好,但也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這項運動中身體能力佔30%,心理能力佔70%。它也是非常平衡、優美的一項運動。”唐珂總結道,“自由潛是與自己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