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從“家”再出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9 18:02:51
來源:新華網

女足從“家”再出發

字體:

  新華社西安7月9日電(記者姚友明)1979年,西安鐵一中學女子足球隊正式宣告成立,這讓西安成為全國最早開展女足運動的城市之一。

  2025年7月8日,首屆“讓女足回家”全國女足精英交流賽在西安啟幕,吸引了來自四川、山東、遼寧、陜西等省區市的16支球隊參賽。在比賽期間舉行的一場青少年女足發展座談會上,中國女足名宿高紅、前女足國家隊主教練王海鳴、武漢車谷江大女足主教練常衛魏等人侃侃而談,為重振中國女足出謀劃策。

  時光流轉,中國女足從“家”再出發。

“讓女足回家”全國女足精英交流賽開幕式現場。

  迴響

  20世紀70年代末,畢業於西安鐵一中學的鐵路子弟齊鐵慧,幹成了一件大事。癡迷於足球的他和幾個夥伴一起,給當時的瑞典等駐華大使館寫信,求取女足的訓練資料。

  “聽説我要組建西安鐵一中學女足校隊,不少人抱有偏見,説足球是專屬於男人的運動。”齊鐵慧説。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多封信件石沉大海後,他終於收到了回復。很快,這支女足隊伍就組建起來,成為我國最早組建的女足隊伍之一。

西安鐵一中學女足組建時合影。

  1984年,曾苦練過武術、乒乓球、籃球等多個項目的高紅,在“女足熱”席捲全國的時間節點,完成了從一名紡織女工到足球守門員的身份變換。

  20世紀90年代初,還在國家隊打替補的高紅選擇去日本踢球。在那裏,一名德國教練激發了她的雄心。

  “當時就下定了決心玩命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次訓練,一次練到昏了過去,一次練到癱軟在地,最後是被男隊員背回去的。”高紅説。

  在昆明冬訓期間,高紅經常比其他隊員提前起床一個小時,摸黑去加練。天還沒亮,她卻多次在訓練場上碰見當時在北京隊效力的范運傑等人。

  後來,正是以這些天亮前加練球員為班底的中國女足,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收穫銀牌,並在1999年女足世界盃上獲得亞軍,成為國人心目中的“鏗鏘玫瑰”。

  微光

  分析中國女足近年來在低谷中徘徊的原因,王海鳴説最根本的原因,與球員文化水平低、眼光短淺有關。

  “部分中國球員自律性有待提高,心理素質不夠過硬。有次比賽前,我們隊員的心率都超過140次/分鐘了,她怎麼能在賽場上發揮出正常水平呢?”王海鳴説。

王海鳴(左一)在座談會上發言。

  資深足球記者陳永説:“過早專業化,極大消耗了孩子們對項目的熱愛。我在大連調研發現,大連女足沒有大連市區的孩子,都是城鄉接合部的農村孩子,女足隊員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競爭、缺乏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

  今年,武漢車谷江大女足奪得首屆女足亞冠聯賽冠軍,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績,給中國足球帶來了新的希望。常衛魏回憶説,在3月去日本與浦和紅鑽女足爭奪四強資格前,各界都沒想到武漢女足能在客場淘汰對手。

  “雖然我們紙面實力不如對手,但我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工作消解對手的優勢。”常衛魏説,“比如我們一直打四後衛,那天臨時變陣為五後衛。還有就是我們全隊上下一心,對手根本沒想到會跟我們打滿120分鐘,我們隊員則在賽前做了充分的體能儲備。”

  啟程

  在一次與上級領導的談話中,西安鐵一中學校長慶群偶然發現了學校女足的輝煌歷史。2022年,她決心在新建的陸港校區集中力量辦女足。很快,西安鐵一中學戰勝了陜西省常年的女足霸主——留壩女足。作為本屆“讓女足回家”全國女足精英交流賽的辦賽方之一,她和學校都盼望著能早日為職業隊輸送女足隊員,為重振中國女足盡一份力。

西安鐵一中學女足創建時訓練用足球。

  “想要通過校園足球為中國女足培養出精英球員,得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實現一體化,做好各年齡段的銜接。”濟南歷城二中足球教練員李金虎説,“歷城二中剛開始組建高中隊,後來組建初中隊、小學隊。現在,濟南歷城區成立了校園足球辦公室,有十余所初中組建了女足隊伍。”

  如今扎根河北遵化培養青少年隊員的王海鳴建議,基層教練員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要像父親關心自己女兒那樣去關心隊員,既嚴格又平易近人。“訓練要從無對抗到有對抗,從小場地到大場地,從人數少到人數多,不斷重復使用正確的方法。”

  為了讓更多“千里馬”脫穎而出,高紅建議,中國足球管理者可以允許女球員在14歲之前同時註冊一支男隊、一支女隊。“與男隊員一起訓練,會讓青少年女隊員快速成長。”

  “同時,也可以效仿荷蘭,讓球隊所有隊員都必須在比賽中上場,讓隊員在16歲之前去試錯、去體驗,打遍包括門將在內的所有位置。”她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