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27日電 題:賽事之“窗”演繹多元城市——成都賽事經濟觀察之三
黃曉蕓、陳地、董小紅
想了解一個別樣的成都,體育賽事是一扇“窗”。
四月的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內成都蓉城隊的中超主場比賽激戰正酣;天府國際競技訓練中心球場上,2025中國青少年網球巡迴賽激情揮拍;在溫江北林綠道、東安湖公園、街子古鎮等城市打卡點,躍動着馬拉松、越野跑愛好者的身影……
以休閒、安逸著稱的成都,隨着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腳步,展現出了更具動感與活力的一面。
運動融入城市日常
“不論是新‘入坑’的(騎手)還是長期愛好者,大家都感覺越來越幸福。”對於從事自行車運動20餘年的羅偉來説,幸福就是見證了成都的騎行路線拓展到綠道、公園和山地,專業的運動自行車商店也越來越多。
黃艾琳是一名戶外運動博主。她説,成都及其周邊地區擁有眾多山地、綠道、湖泊等場地資源,身邊很多人從觀望、嘗試,再到深度參與某項運動,運動場景的多元與便利是重要因素。
羅偉和黃艾琳感受到的變化從何而起?他們不約而同提到了成都大運會、成都馬拉松等賽事。一場場賽事讓市民們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播下了全民健身的“種子”。
全民健身的推廣,離不開持續完善的運動環境。據統計,49個新建、改(擴)建的大運會場館分類實施開放,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由此獲益的健身市民已超過550萬人次;成都統籌新建、改造提升體育公園69個,打造社區運動角407個,新增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830個。
成都還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和世界運動會項目進社區等活動,構建“運動成都·十二月市”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賽事活動體系,將運動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賽事經濟延伸更廣更深
清明節假期,位於成都春熙路的勁浪體育·金開運動中心日均客流量高達2萬人次。來到一樓的體育用品店,跑步裝備被“C位”展示。
“每家店舖的陳列布局都是根據消費需求而定。”勁浪體育品牌官周奕橋説,3月底舉行的成都世遺馬拉松對跑步裝備的銷量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商場內的跑鞋品牌亞瑟士是成都世遺馬拉松的贊助商,其在比賽現場設置的快閃店兩天營業收入達60萬元。
得益於國際高級別賽事的引領與自主品牌賽事的帶動,成都賽事經濟愈發充滿活力。
國際高級別賽事方面,2024年湯姆斯杯暨尤伯盃賽門票收入超5000萬元,賽事直接經濟效益達5.4億元;2024年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外地觀眾佔比近80%,撬動文旅消費共計3.8億元。自主品牌賽事成都馬拉松2024年與東亞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全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三賽合一”舉辦,外地參賽選手超七成,總體經濟影響約3.37億元。
賽事經濟如何從“爆紅”變為“長紅”?成都推出“運動過節·觀賽度假”的體育消費概念,在旅游景區、公園綠道、商業中心等地點植入體育項目和消費業態,拉長賽事經濟鏈條。據統計,2024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750億元,同比增長超9%。
“以前很多外地人來成都是吃火鍋、看熊貓,現在很多是專程到成都騎綠道、看比賽。”周奕橋説。
以賽為“橋” 拓展城市影響力
走進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充滿成都元素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店內工作人員羅百川介紹,在2025年世界運動會巡迴賽(成都站)中,融合成都元素的文創産品受到世界各地參賽運動員的青睞。
大型賽事是城市天然的“推廣大使”。成都市體育局局長王毅説:“通過體育賽事,越來越多人了解到成都的發展潛力和多樣魅力。”
以賽事為“橋”,成都持續加強對外交往。自2015年11月建立國際友好城市關係以來,成都和韓國大邱一直保持密切的交流互動。2024年10月,大邱馬拉松組委會一行8人受邀來華參加2024成都馬拉松。大邱馬拉松組委會成員姜泰旭回憶在成都的參賽之旅時説:“我們去了成都的很多景點,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和現代風貌。”
隨着城市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成都的吸引力也在持續增強。“我們發現,高層次人才非常關注城市的體育運動便捷度。”王毅&&,體育賽事對人才引進、産業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據統計,成都人才總量目前已超過650萬人,2024年新引進青年人才52.9萬人。截至今年2月,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15家在蓉投資落戶,約5000家外資企業在蓉經營發展。
“透過國際友人的眼光,我們看到了成都的很多優勢。”王毅説,“大型比賽特別是大運會後,成都的信心、成都市民的信心都有提升,整個城市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