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這場舉行了30屆的賽事,被稱為“國象高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7 15:53:09
來源:新華社

追光|這場舉行了30屆的賽事,被稱為“國象高考”

字體:

2月的一天

浙江嘉興

地板上反射的陽光照亮大廳

家長們或獨自等待

或互相交流

但心裏都掛念着一墻之隔的比賽

↑“李杯”賽場外等待的家長

旁邊巨大的宴會廳裏

上百張桌子整齊排開

數百名國象小棋手

在64格的棋盤兩側屏息思考

這樣的畫面

讓人想起6月那場至關重要的考試

↑“李杯”賽場內對弈的小棋手們

這一比賽

正是有着“國象高考”之稱的李成智杯

賽事今年已經是第30屆

↑愛國華僑李成智(資料圖)

1992年

新加坡實業家、愛國華僑李成智

創立李成智國際象棋基金

1993年

首屆李成智杯全國少年兒童冠軍賽在涪陵舉行

在中國國際象棋協會的積極努力下

比賽規模逐年擴大

水平不斷提高

已成為中國國際象棋青少年領域的標誌性品牌賽事

↑第30屆李成智杯浙江嘉興賽區開幕式

2025年李成智杯

2月在浙江嘉興、重慶涪陵兩地同時開賽

U12組、U10組與U8組賽事在涪陵

U18組、U16組與U14組的比賽在嘉興

1316名小棋手參加角逐

比賽計算國際等級分

各組別冠、亞軍

可代表中國參加2025年世界青少年錦標賽

中國國際象棋協會還將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

↑徐俊在李成智杯嘉興賽區賽場觀看小棋手們對弈

中國國際象棋協會副會長、原國家男隊主教練徐俊

也在嘉興賽區關注小棋手們的表現

畢竟

丁立人、侯逸凡、居文君、譚中怡……

一個個如今的中國國象頂尖棋手

都曾在年少時期於李成智杯上奪魁

徐俊&&

“他們在李成智杯上的高光表現

是未來成為國家隊‘挑大梁’人物的先兆

這就是李成智杯被稱為‘冠軍搖籃’的原因

在他們所處的少年時代

在李成智杯上是否有高光表現

是那時的棋手能否入選國家隊的重要參考

這也是‘國象高考’定位的由來”

↑侯逸凡在李成智杯嘉興賽區開幕式上代表裁判員宣誓

“李杯”見證成長

在嘉興賽區的開幕式上

侯逸凡作為裁判員代表宣誓

在獲得四屆國象世界棋後、羅德學者

深圳大學最年輕正教授的鮮明標籤之前

她是2001-2004年李成智杯的參賽者

最初亮相賽場時還不足7歲

但在比賽中奪冠如探囊取物的表現

引起了時任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的高度重視

最終被特許進入國家隊接受訓練

↑2005年秋,侯逸凡(右二)第一次見到李成智

“二十年後再回首這段棋手生涯

儘管我參加李成智杯的次數在棋手當中算是少的

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

就是這四年李成智杯的參賽經歷”

她回憶道

“那段時間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期

它不僅為我指明了未來的方向

也為我的成長創造了諸多機會

這些寶貴的經驗

成為我日後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的重要心理基石”

↑擔任裁判員的侯逸凡巡視賽場

“李杯”也見證傳承

國象協會對今年的李成智杯賽制進行改革

允許年齡較小的選手參加較高年齡組別的比賽

獲得“以小打大”的機會

出生於2011年的高木子嫣此次便連跳兩級

參加女子U18組

並一舉奪魁

↑高木子嫣奪得本屆李成智杯女子U18組冠軍

賽後的採訪中

小姑娘聲音響亮

“這是我第四次參加李成智杯

之所以跳組參賽

第一是政策原因

第二是我和侯逸凡老師是在同一個地方出生的

非常敬佩侯逸凡老師

我跳組打

也是為了來表達一下

自己對侯逸凡老師的敬佩之情!”

↑第30屆李成智杯重慶涪陵賽區比賽

今年的“李杯”還有着特別的意義

賽事進入“而立之年”

重回首屆賽事舉辦地涪陵

令首屆男子U16組冠軍章鐘感慨萬千

早年的賽場、住宿飲食等硬體條件

遠不如現在

但“每年在過年期間來到‘李杯’比賽

已成為一種慣例或者説是約定”

  ↑1993年2月3日,首屆李成智杯頒獎儀式。下排左起第五位是章鐘,左四是U16組女子冠軍、後來成為章鐘夫人的李若凡。

這樣的約定

依然存在於新一代中國國象人之間

在“李杯”的賽場上

他們互相競爭也互相學習

一同精進棋藝

一同長大成人

↑如今活躍在職業棋壇的任肖伊

“我們曾經並肩作戰、笑淚與共

我們也曾共享霧靄飛雪、流嵐霓虹

我們曾是最針鋒相對的死敵

也是最信任可靠的戰友

這就是國際象棋的魅力

人與人的距離被縮短在方寸的棋盤間”

這段文字來自數年前的一篇“李杯”徵文

《情於棋始 緣於棋生》

作者任肖伊這樣寫道

“曾幾何時

我們只是李杯賽場上的垂髫稚子

追逐着李杯的盛宴遷徙

天南海北的相聚”

“李杯的回憶像是璀璨的銀河

相聚又離散的人們

便是匯集這星河璀璨的不滅光點

閃耀着歲月的光輝”

↑本屆“李杯”賽場上的小棋手們

30屆以來

“李杯”與中國國象同頻共振

一個個棋手從這場“國象高考”中脫穎而出

成為閃耀國際棋壇的名字

它見證一代代中國國象人

在棋盤上勇攀高峰的努力

也成為他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比賽還會繼續

或許在今年嘉興與涪陵的賽場上

就端坐著未來的侯逸凡與丁立人

他們指尖落下的是棋子

也是中國國象下一個時代的故事

記者:鄭直

圖片來自中國國際象棋協會公眾號、中國國際象棋甲級聯賽公眾號等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