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冬會 | 楊文龍:放下執念 依然執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2 00:14:31
來源:新華網

亞冬會 | 楊文龍:放下執念 依然執着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2月11日電 楊文龍:放下執念 依然執着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田光雨、楊帆

  在哈爾濱亞冬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中,一直沒完成好既定動作,最終無緣領獎&的楊文龍,心情仿佛回到了那個一心想要複製自創的內轉1980度跳躍而不得的冬天。

  時間推回到2021年,當時籍籍無名的楊文龍,在世界上首次解鎖了這一高難度動作,令單板愛好者們對這名由武術跨項而來的滑手充滿期待。

  然而在後續的世界盃比賽中,他未能延續訓練中的神勇,一度成為他人口中“一輪游”的代表。由於未能取得足夠的FIS(國際雪聯)積分以獲取參賽資格,楊文龍與自己備戰多年、付出大量汗水血淚的北京冬奧會失之交臂。

  2025年2月8日,哈爾濱亞冬會雪上項目開賽,出師不利的陰霾再度向對坡面障礙技巧金牌志在必得的他襲來……

  2月10日,重整狀態的楊文龍拿到了大跳&金牌。直到此時,他才向記者敞開了自己暗涌的內心世界。

  “因為與大跳&相比,坡面障礙技巧是我的短板,所以我希望在亞冬會的坡障比賽裏發揮得更好一點……但是我在預賽裏就沒有做出自己準備的最好動作,我就又想在決賽裏完成它。但是決賽由於天氣原因,有風讓我飛不過去,導致我一直完不成自己想要的動作。”

  “這讓我很內疚。”楊文龍説。

  他&&,自己花了兩天來走出這場陰霾,但是直到登上大跳&賽場時,教練和領隊還是察覺到他有些心事重重。

  “他們對我説,你就不要再想坡障比賽了,因為它已經過去了,但今天還有更重要的比賽,所以你要全身心投入到今天的比賽中。”正是這幾句簡短的交流點醒了楊文龍,幫他掙脫心理陰影。

  談到性格,楊文龍認為自己屬於做事非常認真,但容易較真的類型。經歷過艱苦的北京冬奧選材、備戰,在國際賽場沉浮多年後,他進一步認識到,執着的個性確實幫助他從眾多跨界跨項運動員中脫穎而出,但人生不是任何時候都應充滿執念。

  2月10日,中國選手楊文龍在比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由我第一次解鎖的1980度動作其實讓我背負了很大壓力。尤其是在比賽中,我一直在嘗試完成它,卻沒有一次是成功的。於是我就更想在比賽中去完成這個動作,繼續不成功……”

  退一步海闊天空,可能是楊文龍從那些持續不斷的碰壁經歷中,悟出的單板和人生哲理。

  “從今年起,我開始不再堅持一定要在比賽中完成這個動作,假如我把1800度的動作做得更完美一些,其實也可以。世界盃的比賽,只要穩定地完成兩個方向的1800度動作,進決賽問題是不大的。”

  看似退了一步的他,在2024-2025賽季——這個對獲取米蘭冬奧會參賽資格至關重要的賽季——取得了重大突破。2024年12月,他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收穫了自己的首枚世界盃分站賽獎牌。這枚寶貴的銅牌,不僅是對他刻苦訓練的犒賞,更在多年的屢敗屢戰之後,為他注入了“及時雨”般的信心。

  “其實賽季初我就覺得今年訓練的整體狀態特別好,首鋼的比賽讓我看到自己的動作儲備其實是夠用的,然後就越來越自信。”

  “正好在我訓練狀態最好的時候,然後比賽也成功了,也做出自己想要的動作了,這個時候心裏就覺得一下子舒暢了,覺得這麼長時間的訓練沒有白白努力。”

  多年的堅持,加上大賽成績正反饋的助力,幫助楊文龍在國際賽場上越戰越勇。今年1月,他在奧地利克雷施貝格獲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盃大跳&金牌。

  “我的目標和團隊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能站在米蘭冬奧會領獎&上。”

  現在,楊文龍終於能自信地宣告這一遠大的抱負——野望之火必然已在他的內心燃燒多年,但在世界盃奪冠前接受採訪時,他的表述總是保守。

  2月10日,中國選手楊文龍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與北京冬奧會失之交臂,確實給這名25歲的滑手帶來過心靈創傷。楊文龍回憶,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自己黯然離開了國家隊,回到老家度過了消沉的幾個月。

  “我當時有點不想滑了,不想再練了,因為我覺得沒有了目標。進這個隊伍就是為了參加北京冬奧會,但是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沒有了,我一時間不知道後邊該幹什麼。回家也是整天躺着,也不運動,胖了不少。”

  “但是越想越不甘心,因為自己已經付出了太多,苦了這麼多年。我的教練和隊友也勸我,他們對我説你的人生不只是這一個比賽。我也想,如果我真的徹底放棄了,很多人的努力也都白費了……”

  “假如我真的不幹了,那麼所有人真的都會覺得——你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説這些話時,楊文龍的語氣愈發沉重。正如他愧於提及曾經那個瀕於沉淪的自己,從消沉中衝出時,他展現了破釜沉舟般的絕決。

  2022年夏天,楊文龍回到了訓練場。由於當時已暫時退出國家隊,短短幾個月的訓練費耗盡了他的全部積蓄。好在備戰新冬奧周期的國家隊很快組建,他才得以延續難捨的單板冬奧之夢。

  楊文龍坦言,自己曾經只是把滑單板當做一個工作,但在經歷了這些起起伏伏後,單板儼然已成為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在向着夢想衝刺的過程中,他漸漸感受到了年齡增加的挑戰,但也正在尋找能夠讓自己更長久留在賽場上的訓練方式。

  2月10日,中國選手楊文龍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25歲的年齡,在這麼‘卷’的單板大跳&和坡障項目裏,完全不算年輕了。以前我就是堆量,別人練10趟,我就練20趟甚至100趟。現在我必須更關注有效訓練,可能每天只能練2個半小時到3個小時,我需要想的是,要如何才能在這個時間裏練出足夠的效果。”

  回顧自己既留下過不少精彩瞬間,又有些磕磕絆絆的單板人生,楊文龍不想用媒體和網友常用的“非天才滑手”標籤來描述自己。

  “我也看過很多説我是‘純靠後天努力型滑手’的文章。其實我想説,能夠在中國站在單板運動這個行業的頂端,我不可能一點天賦也沒有。我想説的是,努力加天賦。”

  “我經常看到國外的運動員,他們從三四歲開始滑雪,而我十三歲才開始,比他們少了十年。但我做到了,就證明普通人其實也可以。”

  接着這個話題聊下去,楊文龍&&,北京冬奧會後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現象是,國內練習單板滑雪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了。作為“老”前輩的他給了這些潛在的小隊友一個中肯的建議:“一定要給自己設定目標,目標要循序漸進,不能説剛會滑雪一年,就定自己以後要比奧運會……先定一個小目標,完成這個小目標之後,再一步一步往前走。”

  “中國單板,未來會發展得特別快!”楊文龍斷言。

【糾錯】 【責任編輯:馬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