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10日電(記者王春燕、李嘉)哈爾濱亞冬會短道速滑項目9日收官,中國隊在全部9個項目中收穫2金2銀4銅。中國短道隊主教練張晶在總結本屆亞冬會時&&,有痛失首金的遺憾,也有“虎口拔金牌”的驚喜,有兩個“擁抱”的感動,也有隊伍成長的收穫。
遺憾與激進
8日進行的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決賽,産生了本屆亞冬會首金。中國隊在比賽後段成功突破,一度取得領先。但在最後一棒,林孝埈出彎道時摔倒,最終中國隊無緣獎牌。
“確實很遺憾,因為混合接力是我們最有希望、最有機會的一塊金牌,(大家)一直都配合比較默契,確實有點意外。”張晶説。
9日的男子5000米接力,中國隊在比賽僅剩5圈時實現超越,一度領先。然而,最後的衝線時刻,韓國選手樸智元嚴重犯規致林孝埈摔倒,中國隊僅獲得銅牌。
2月9日,中國隊選手林孝埈(右)、韓國隊選手樸智元在比賽中發生身體碰撞。當日,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九屆亞冬會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A組決賽中,中國隊獲得季軍。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張晶肯定了男隊在出現意外前的表現,“我們在技戰術上有安排,運動員們打得非常漂亮,從開始超越的每一個點,該守住的點,或者是該放鬆的點,包括所有的超越都是在計劃內的,所以打得還是很清晰的,非常漂亮”。
但對於最後的身體接觸,張晶&&韓國隊還是太激進了,“是我們意想不到的、身體上比較激烈的碰撞和接觸。所以最後結束的時候,對運動員的心理造成了影響,沒太預想過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虎口拔金牌”
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對中國隊來説,可謂意外之喜。張晶&&,這是在“虎口”裏拔出來的金牌。
“韓國女隊的金吉莉和崔敏靜要比我們的女隊員更有經驗,或者(能力)更突出一些,尤其是她們參加的大賽比較多,但我們現在跟她們的差距越來越小,可以看出無論是速度上還是中長距離耐力上,跟韓國還是有一拼、有一爭的。”張晶説。
2月9日,中國隊選手賽後慶祝。當日,第九屆亞冬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A組決賽在哈爾濱舉行,中國隊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張晶&&,女隊今天打得比較放鬆,心態比較平,沒有那麼多身體對抗。
對於公俐在最後時刻超越金吉莉的果斷,張晶説這是公俐的性格使然。“她平時的性格其實也(果斷),她訓練非常努力,性格也非常執着,絕對不認輸,這也是她一直滑第二棒的原因。”
場場硬仗 每金必爭
對於亞冬會的比賽,張晶&&賽前的預期就是“每一場仗都比較艱難”,“所以每金必爭,但每一塊(金牌)也都存在着不確定因素,就看場面上的對抗,或者是整體的團結”。
經過三個比賽日的比拼,張晶認為,“運動員們的競技狀態、場上拼搏的精神、團隊的團結一致,確確實實打出來了,而且他們是為國去爭這塊金牌,不計較個人得失,值得讚賞”。
這種拼搏、團結的精神在老將和新人身上都有體現。張晶説,年僅18歲的小將楊婧茹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她比賽很積極,心態非常向上,有種鬥志昂揚的年輕風範,是我們隊伍裏的‘小星星’”。
對於范可新等老運動員們,張晶説:“他們給年輕人帶來的是積極向上、勇敢拼搏、胸懷大局的精神,讓我很感動。”
兩個擁抱
在中國女隊奪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後,張晶深情擁抱范可新時,眼角閃着淚光。對於這難得的情緒外露,張晶説,其實有兩個擁抱令她動容。
“第一個擁抱是林孝埈的擁抱,當時林孝埈在哭泣。”
林孝埈在8日奪得男子500米冠軍後第一時間衝上緩衝墊擁抱了張晶,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在那之前,中國隊在當日的前四場決賽中接連遭遇失誤與意外,一直與金牌無緣。
2月8日,林孝埈(中)與教練擁抱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老將范可新以一枚團體金牌結束了自己的第三屆、同時也是最後一屆亞冬會。
“還有范可新的一個擁抱,范可新抱我的時候就哭了,哭完以後她説‘謝謝教練’。”
2月9日,中國隊選手范可新(左)賽後與主教練張晶慶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張晶感慨地説:“你天天跟她(范可新)在一起,你能看到她那種努力向上,她很執着、很專注……當你看著他們訓練,你會有心疼的感覺;當他們拿到成績的時候,(你)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太艱難了,他(們)拼搏的每一天都很艱難。”
劍指米蘭:不擔心失敗,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亞冬會短道速滑賽場上的“中韓大戰”,韓國隊以6金4銀3銅,取得壓制性勝利。對於這份並不完美的成績單,張晶希望運動員們能在每一次失敗中檢驗自己。
“每一次比賽,他們都在成長,其實不用擔心這種失敗,失敗對未來的成功是一個鋪墊。我覺得每一次失敗正是他們應該吸取的經驗,能夠讓他們好好總結。”張晶説。
2月9日,中國隊選手公俐(左)賽後與主教練張晶擊掌慶祝。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6日,米蘭冬奧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當時張晶和隊員們正在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綜合館訓練,備戰亞冬會。9日,亞冬會的短道速滑比賽已全部結束。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米蘭冬奧會)已經不足一年了,每一堂課、每一次訓練、每一次比賽,對我們來説都是在積累經驗。所以未來的每一次比賽,我們都會全力以赴去打,都會把困難想在前面,為米蘭做好準備。”張晶説。
策劃:吳俊寬、李旭、王釩
記者:李嘉、高萌、樂文婉、王春燕
攝像:何山、殷家捷、賈紫來
剪輯:蔡霈霜、陳暢、刁文靜、解冰昕
海報: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