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8日電(記者李嘉、高萌)在中國短道速滑隊中,范可新是一個有些特別的存在。
她年少成名,看過山頂的風景,因女子500米實力強勁,曾被視為王濛的接班人。她屢經挫折,兩度在冬奧會個人項目上遺憾失誤,至今沒有一塊單項冬奧會金牌。她不服輸,在北京冬奧會上和隊友們贏得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為中國代表團奪下首金。她要堅守、傳承,“潛入海底”托舉更多人是她現階段的目標。
在哈爾濱亞冬會,31歲的范可新已經是中國短道隊年齡最大的選手,從“小范兒”成了“范兒姐”。在8日的亞冬會混合接力比賽中,她和公俐、劉少昂、林孝埈攜手參賽,並完成了一個漂亮的關鍵超越,雖然中國隊最終無緣獎牌,但范可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時間退回到11年前,2014年索契冬奧會是范可新的第一屆冬奧會,曾獲得世錦賽冠軍的她是500米奪金熱門,但她在半決賽中意外折戟,無緣決賽。當媒體蜂擁採訪冠軍李堅柔時,記者看到范可新躲在背景板後,坐在地上沉默良久。2018年平昌冬奧會,范可新又遭遇雙重判罰陰雲,先是在500米半決賽中因犯規出局,隨後在女子3000米接力中她交接棒犯規,中國隊被取消成績。
“當時覺得天都塌了,半夜3、4點都睡不着覺。”范可新回憶道。她在平昌冬奧會後一度想退役,但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承擔重任,再度回到了深愛的冰面上。而那些刻骨銘心的至暗時刻,如今已化作她指導後輩時的生動教案。
北京冬奧會周期,范可新已經褪去青澀,成為隊裏的“主心骨”。北京冬奧會上,她帶傷出戰,腰上纏着厚厚的膠貼,和隊友們一起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意義非凡的首金。
“小隊員説:‘你在這我踏實。’讓我想起濛姐(王濛)在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有前輩運動員在場,我的心就會特別沉穩,有一种家長在的底氣,會有人給我托底。我覺得這也是短道的一個傳承,以老帶新。現在輪到我來當托底人了。”范可新笑言,“雖然説是以老帶新,但我覺得更多是他們在激勵我,讓我做好自己,然後跟他們一起出現在賽場上。”
范可新現在依舊渴望“贏”,但她對贏的理解早已與年少時不同。
“以前是為了自己這場比賽一定要拿到冠軍,想法特別多,但一屆一屆的比賽讓我更加了解短道速滑。這個項目是集體項目,不是個人的項目,在訓練和賽場上我們都是一個集體,團隊的力量和精神遠遠超過個人。我想贏下去,但這種贏不局限在我個人的獎牌,不局限於幾分幾秒的成績。”
“贏”在她心裏的定義不知何時起變成了成就後輩。“我能走到今天,也是被很多人幫助、托舉的結果,我希望能幫助和托舉更多人,哪怕他們超越的是我。”
經歷過暗夜和高光,范可新意識到,拿到冬奧金牌並不是她的終點,身為一名老隊員,她要為中國短道速滑傳幫帶做貢獻,這個想法也讓她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擁有了更多能量。
對中國短道速滑隊來説,輸贏本就不是一個人的征途,而是集體的努力。2002年為中國贏得冬奧首金的楊揚,或是冬奧四冠王王濛,都曾為了中國短道速滑隊這個集體拼搏,退役後也都一直關注着中國短道,從未遠離中國冰雪運動。
楊揚曾&&,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益於老一輩運動員的指導和幫助,也希望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年輕一代。年輕隊員的成長和進步,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成就,也是整個隊伍的榮耀。
今年40歲的王濛是本屆亞冬會火炬手之一,這是對她職業生涯的肯定,也象徵着中國冰雪運動薪火相傳。
在北京冬奧會上和范可新一起為中國隊奪得混合接力金牌的曲春雨是亞冬會的開幕式執旗手之一,她8日在短道速滑賽場為隊友們助威。
“現在隊裏就範兒姐比我年齡大,我小時候剛進隊時周洋姐姐還在訓練,2018年平昌冬奧會時,周洋姐是唯一一個老將,她撐着我們隊伍,給我們很多信心。我覺得年輕選手第一次參加大賽時,特別需要大隊員的支持和經驗。”她説。
28歲的曲春雨參加過兩屆冬奧會,雖然沒有參加本屆亞冬會,但她仍在為米蘭冬奧會努力。“我比完兩屆冬奧會後,還是選擇回到隊裏,哪怕剛剛恢復成績不是特別優秀的時候,也希望自己能在訓練中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多幫助小隊員。
范可新參加過三屆冬奧會,還想以四朝元老的身份再衝一衝。“因為這些年輕運動員在努力,也激勵着我,讓我再堅持堅持,再看看自己到底能滑到什麼時候。”
在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中,“山頂”固然有人人嚮往的風景,但對於“老將”范可新和曲春雨而言,蟄伏於“海底”沉下心來助力年輕隊友成長、見證新一代的勝利,或許也是一種堅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