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0年,中國體育産業學會“慢下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1 01:36:34
來源:新華網

走過10年,中國體育産業學會“慢下來”

字體: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李麗)從被普遍視為體育産業“元年”的2014年算起,中國體育産業今年走過第十個年頭。在充滿變數的2024年底回顧這一年,中國體育産業人正放慢腳步、調整心態,從挑戰中看到希望。

  近日在以“經久不熄”為主題的第九屆體育産業嘉年華上,與會專家和從業者普遍認為,體育是個“慢産業”,經過最初幾年的狂飆後,中國體育産業將步伐放慢的同時也更加穩健。體育事關人民福祉,本質是“幸福産業”,慢下來是為了不忘初心,為了行穩致遠。

  “體育大年”大賽拉動效應明顯

  過去一年,以巴黎奧運會為代表的大賽連&,賽事經濟的活力明顯增強。從年初澳網到巴黎奧運會,鄭欽文領銜一眾中國運動員創造歷史,也拉動了網球“中國賽季”的火爆。

  中網公司總經理張軍慧認為,2024是中網和網球項目爆發的一年。他分享了一些數據:今年中網短短兩周之內入場30萬人,“十一”當天有4.4萬人進場,首次連外場歡享票都售罄。而根據清華大學的全程跟蹤測評,中網對周邊消費直接帶動比達1:7。橙獅體育副總裁黃春翔透露,奧運會鄭欽文奪冠後的幾個月,他們運營的100多片網球場地訂單量增長了近20%。

  澳門銀河娛樂集團高級副總裁姜力鐸&&,近些年澳門提出打造“演藝之都”和“體育之城”,文體將是澳門未來重點拓展的項目。今年他們首次引進了國際乒聯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的世界盃、疫情後UFC大中華區首場比賽,後者“一萬兩千張票90分鐘內售罄”。

  這一年,大眾觀賽意願強烈,觀賽人流明顯增多,但接住流量的重點是服務和場景的打造。在深耕二十年後,張軍慧認為中網目前是“假日休閒消費綜合業態”,他説:“進門的接駁、停車的方便、場內的氛圍要讓人待得住,觀眾待得久才能多消費。”姜力鐸呼應了這種觀點,認為賽事經濟就是體育跟文旅融合,構建線下社交和消費的場景。

  從“付費9元看國足”到體育版權

  不止網球,2024競賽表演業普遍活躍。儘管足籃球國家隊層面表現不佳,但中超和CBA上座率屢創新高。今年世預賽18強賽國足比賽期間,購買了轉播權的愛奇藝&&進行收費直播,非用戶會員一場需支付9元,還發生了因線上瞬時流量過大導致短時無法觀看的熱點事件。

  此次活動主辦方、懶熊體育創始人韓牧將這次收費直播稱為體育版權市場的“一場實驗”。他認為,之前過於樂觀的估算帶偏了版權業務,也帶偏了足球的商業價值鏈條。

  對此愛奇藝體育CEO喻凌霄&&,與十年前相比,用戶付費習慣和意願在增強,收費觀賽是多方因素促成的,是順勢而為的事情。“賽事轉播正加快從傳統的電視媒體向數字媒體轉化,這是全球化的趨勢。”

  2021年剛組建的雲南玉昆俱樂部從業餘聯賽打起,今年升入中超。俱樂部體育總監郭光琪坦率&&,搞職業體育,錢是關鍵,進入中超後,希望能夠從市場上獲得更多收入,這是俱樂部生存的根本。而許多足球從業者都寄望於版權上的突破能讓俱樂部更多開源,也讓聯賽財務實現良性循環。

  職業體育外,也有人將目光投向校園體育IP。Realeague創始人兼CEO李錦天&&,上個月他們與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達成十年戰略合作,明年推出的亞洲大學生籃球聯賽將有8所來自東亞的名校參賽,希望以此激活校園體育文化。

  戶外雖火“掘金”不易

  過去一年,戶外應是體育産業毫無爭議的明星賽道,路跑和雪場一票難求,騎行、徒步、登山、攀岩在各處如星星之火般正在燎原。然而就從業者的體感而言,戶外熱確實在繼續升溫,但這條賽道也“卷出天際”,對賽事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眾輝致跑總經理、越山向海中國賽創始人李璐&&,之所以這種情況下賽事還能迎來新贊助商加盟,是因為他們着力去挖掘每個用戶和合作夥伴的需求,做真正源於熱愛的傳播,“比如每個隊伍的海報都是自己原創,今年好幾幅入圍了三亞的創作展,真正形成了破圈傳播。”

  同李璐一樣,專業戶外品牌伯希和CMO趙樂和啟瑪藍聯合創始人兼CMO孫磊都認為,在戶外的賽道上,專業度是基礎,但社群的運營、與用戶的鏈結也非常重要。

  趙樂説,伯希和今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幫助簽約登山家何靜實現了無氧登頂14座8000米級雪山。此外重點打造的“7+2”(世界七大峰加南北極)社團已超過8000人規模,通過社群運營組織和社交化傳播手段,與用戶進行深度鏈結。孫磊去年才從女裝面料行業轉換到戶外功能性面料行業,進而成立材料科技公司。他認為,就像GORE-TEX之於始祖鳥,材料和服裝品牌需要共同進步,在細分過程中不斷建立更專業的研發及傳播能力。

  在應對挑戰的同時,許多從業者也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亞瑪芬大中華區總裁姚劍透露,品牌能5年保持超過50%的複合增長率,首先是因為這幾年裏中國戶外行業都處在風口。九號公司電競營銷負責人李媛則&&,他們2022年才開始輕量切入電競營銷新賽道,而國際奧委會明年將在沙特舉辦電競奧運的消息,給了他們更多信心。

  今年也是中網20周年,CBA第30年,F1落地中國20年……韓牧認為,中國很多體育資産已經有了歷史的積澱,開始找到能夠認可它們價值的夥伴,但同時這些賽事也需要打造足夠好的&&。

  他説:“體育産業沒有一夜暴富,很多人現在真正接受了體育生意有自己的節奏,甚至有人有意識地控制發展速度,避免把品牌做濫。以商業來驅動,用熱愛來堅守,也許此時正是入局的最好時機,我們因此可以期待體育産業的下一個十年。”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