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佛山12月19日電(記者周欣)當有2703名運動員參加、共産生699個冠軍的2024國際咏春拳大賽在佛山落幕後,這場賽事盛宴激發的武術熱潮並沒有消退,廣東省中小學生習練熱情依舊高漲。
作為國際武術聯合會七大官方賽事之一,本次比賽吸引了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加,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廣東當地的青少年習練者。國際武聯秘書長張秋平&&,很高興看到國際比賽變成大型文化交流現場,尤其是青少年選手的積極性讓他看到了武術傳承的未來和希望。
外國參賽者們則連連感嘆:“中國青少年的習武氛圍真好,太讓人羨慕了!”
興趣為本 從咏春拳操開始
佛山勒流中學是全國第一批武術進校園試點學校、廣東省校園武術五星級學校,此番派出的48名學生不僅是參賽選手,還成為與外國選手交流互動的“文化使者”。
唐仁斌在比賽中
勒流中學高二學生唐仁斌説:“我們全校2700多名學生都會咏春拳操,每天都在大課間時做操。很多人是從拳操開始,愛上了咏春拳。我就是這樣,剛開始和大家一起學拳操,越學越覺得有趣,因為可以防身,還可以領略中華武術的內涵,例如以柔克剛、點到為止、後發制人等等。不過我現在的水平還很一般,希望以後再學一些高難度動作。”
高二學生冼文軒説:“認真做完一套拳操後會大汗淋漓,堅持下來就有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以磨礪性格,發揚中國武術的精神。”
勒流中學高二學生在大課間操時進行咏春拳操習練
作為普適性的課程體系,咏春拳操在勒流中學“人人都會打,班班有比賽”。校長賴光明説:“我們每年都舉辦班級之間的咏春拳操大賽,學生們會獲得‘過級證書’。校園裏擺放着練功用的木人樁,學生路過時可以打幾下,讓他們在校園裏‘動’起來。”
勒流中學校長賴光明
據悉,廣東省武術協會於2018年開始實行武術進校園系列工作,並聯合教育部門分批分階段規劃建設校園咏春特色學校。據廣東省武術協會2024年初的統計數據,全省共有587所學校推廣咏春拳,習練咏春拳的學生人數超過75萬。
“我們以咏春拳的普及推廣為抓手,對廣州、佛山、珠海、中山等多地義務教育學校的體育骨幹教師進行咏春拳操的系統培訓。教師們學成後,再利用大課間和體育課的時間推動校園咏春操的全面普及。”廣東省武術協會主席田新德説。
文武雙修 從背誦武德篇開始
“崇德尚武、復興中華……誠以待人、信以立身、見義勇為、尚武強國!”“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每當學生們在咏春拳操開始和結束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背誦聲,勒流中學的老師們都會心潮澎湃;在國際咏春拳大賽中,青少年選手在比賽前的高聲背誦也讓外國選手們驚嘆不已。
賈東江在指導學生習練
勒流中學武術總教練賈東江介紹,廣東省武協在推廣咏春拳操的同時加上了武德篇和《少年中國説》片段的背誦。“我們的教師從咏春拳歷史講到中國傳統文化,由淺入深帶領學生們感受武術的魅力。”
學生在習練中
賴光明認為,武術不是花拳繡腿,有技擊實戰的功能,還是一種立身處世的哲學,對學生崇德、修業、健體、強心都有益處。“例如,校園裏隨處可見對老師施抱拳禮的學生。人才培養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我們希望培養出更多忠誠強健、品格堅韌的學生,為國家輸送人才,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
傳承國粹 從人才培養開始
賴光明介紹,勒流中學具有在佛山市開展武術特長生自主招生的資格,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體育學院、重慶師範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協同育人。
“我們每個年級都設有一個武術特長班,武術校隊有100多人,配備7名專業教練。這些學生以升學為目標,希望通過武術高水平考試和單考單招,考取國內知名院校。我們往屆武術生的高考表現都不錯,比如有學生被浙江大學錄取。”賴光明説。
17歲的梁紫琳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習練武術,擅長雙刀,幾個月前為了練武方便剪去了長髮。她説:“我們校隊每天下午都會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兩個小時的訓練,辛苦但是很充實。我的目標學校是武漢體育學院,希望學成後帶動更多人學習武術、傳承國粹。”
這只是武術進校園活動在廣東省青少年中推廣普及的一個縮影。在鶴山、珠海、肇慶等地,校園武術熱潮持續升溫;長拳、洪拳、太極拳、南拳等地方特色拳種也在廣東省的學校裏同步推廣。
“在中國武術協會的指導下,通過開展武術進校園活動,我們很高興看到青少年樹立起‘愛國愛家愛人民、少年強則國強’的堅定信念,達到了強健體魄的效果。接下來,我們會積極完善培訓和賽事體系,增強師資力量,舉辦主題訓練營,幫助學校組建特色武術隊伍等,讓傳統武術在青少年中代代傳承。”田新德説。
圖片、視頻: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