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球這一季,從熱搜到熱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21 17:47:05
來源:新華網

中國網球這一季,從熱搜到熱土

字體:

  新華社昆明10月21日電(記者高萌、樂文婉、許東遠)20日晚,女單選手卡薩金娜在寧波捧起女子網球選手協會(WTA)500的冠軍獎盃,這也意味着2024年網球“中國賽季”接近尾聲。

  今年夏天,中國網球接連迎來驚喜。在巴黎奧運會網球舉辦地——紅土“聖地”羅蘭加洛斯球場,鄭欽文成為第一個獲得奧運會網球女單冠軍的亞洲選手;“臨時搭檔”王欣瑜/張之臻則聯手奪銀,創造了中國混雙的奧運最好成績。

  8月3日,鄭欽文在巴黎奧運會女單奪冠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9月開始,全球巡迴的網球賽進入“中國時間”。與“網球”相關的信息頻頻登上熱搜,雪片般佔據了許多人的社交&&首頁,中國觀眾對網球運動的熱情不言而喻。對不少從業者與愛好者而言,在巴黎奧運會埋下的“種子”,到中國賽季真正發出了芽。

主場,群星閃耀

  奧運熱度疊加中國球員在主場集體實現突破,是網球能在這個秋天引發熱潮的重要原因。

  女子方面,鄭欽文通過中網和武網的穩定表現守住排名,首次晉級WTA年終總決賽;王欣瑜在武網首進WTA1000賽事女單四強……男子方面,19歲的商竣程闖入男單世界排名前50,成為目前該排名區間的唯一一位“05”後運動員,加上張之臻守住前50的排名,使得男單前50的球員中,首度出現兩位中國網協選手。

  9月27日,張之臻在2024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單首輪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昂揚的新一代球員,各自拼搏也共同奮進。

  與鄭欽文進行了武網“中國德比”的王欣瑜&&:“其實這兩年(我們)看到不光是女生,也有男生,大家一起越打越好。我覺得對網球來説是特別好的。因為奧運會,也感覺到更多人開始關注網球了。”

  10月12日,鄭欽文(左)在比賽結束後與王欣瑜握手致意。當日,在武漢網球公開賽女單半決賽中,鄭欽文戰勝王欣瑜,晉級決賽。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面對中國男網頻繁出現的驚喜,“一哥”張之臻&&:“我希望維持我的網球生涯,同時把高度再往上提一提,然後讓年輕選手去追,讓他們超越我,這是最好的事情。”

  不止中國選手,許多國際頂尖選手也在這個中國賽季找到“主場般的感覺”,貢獻出多場精彩絕倫的比賽。

  期間,最令人難忘的一場男子比賽莫過於中網男單決賽。世界排名第一的辛納與世界排名第二的阿爾卡拉斯相遇。儘管賽事級別為男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ATP)500,但被視為“三巨頭”時代落幕後最具代表性的兩位球員,兩人的勢均力敵與迥異球風,使這場長達201分鐘的對決呈現出大滿貫級別的精彩。

  賽後,奪冠的阿爾卡拉斯&&:“感謝中國,你們組織了一場偉大的賽事。我喜歡北京,喜歡這裡的球迷,期待下一次再來北京參賽。”

  10月2日,阿爾卡拉斯在中網男單頒獎儀式上。新華社發(杜昕怡 攝)

  鄭欽文則在武網再遇老對手薩巴倫卡。儘管依舊遺憾落敗,但隨着兩人技戰術水平不斷提高,這場比賽的觀賞性遠高於兩人此前的對決。

  儘管常被視作“中國一姐”的頭號勁敵,但薩巴倫卡依舊感受到中國球迷的熱情、尊重與喜愛。“我很喜歡在這裡打比賽,這裡的觀眾非常熱愛網球,而且我收到了很多可愛的禮物。”她説,“雖然是賽季末,大家都很疲憊,但大家都因為這樣美好的氛圍而願意來到中國打球。中國對於我的意義非常重大,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10月13日,薩巴倫卡在獲勝後慶祝。當日,在武漢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薩巴倫卡戰勝鄭欽文,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賽場,人潮涌動

  比賽是球員的主場,也是觀眾的主場。在這個中國賽季,各大賽場涌動的人潮是網球熱度的直觀體現。

  今年中網、上海大師賽、武網三大賽事的觀眾人數與門票收入均達到歷史新高。

  家住國家網球中心附近的張女士一家都是網球愛好者,也是中網多年的忠實觀眾。今年如期出現在鑽石球場邊的她感嘆道:“今年太不一樣了,感覺人格外多,巴黎奧運會後大家對網球的興趣大了很多。”

  阿爾卡拉斯對陣辛納時座無虛席的鑽石球場

  根據組委會披露的官方數據:今年中網現場觀賽熱度創下歷史新高,全賽期觀賽人流量約3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50%;門票總收入超8000萬元,創下中網門票銷售歷史新高;綜合消費超2500萬元,較去年增長40%。

  熱度同樣在線上蔓延。百度資訊指數顯示,對“中網”這一關鍵詞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1944%。10月10日微博發布的《2024中國網球公開賽觀賽熱點報告》顯示,賽事期間,中網相關討論的全網發博量達287萬,全網互動量超千萬,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46.8億。

  10月1日,在北京國家網球中心,游客在躺椅上觀看中國網球公開賽賽事直播。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武網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武網門票單日銷售量和累計銷售量均創歷史新高,重點場次門票提前售空,累計票務銷售2500余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88倍;累計入場觀眾超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80%。

  為期兩周的上海大師賽儘管遭遇降雨天氣影響,全程仍有超22萬人次的現場觀眾,票房收入創下新紀錄。上海久事體育賽事管理有限公司特許産品部主任助理馬敏,度過了十分忙碌的半個月。據他介紹,賽程過半(七天)時,大師賽特許商品日均收入已達百萬級,累計收入已超過去年總額。

  在人流量與票房收入方面,除了數字顯著增加外,人員構成的變化也十分顯著。10月5日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中網,約有14萬外地球迷和超1.3萬境外觀眾來京觀賽。而上海大師賽的觀眾當中,有70%來自外地,境外觀眾達到約7%。

  來自意大利的西蒙尼、西班牙的阿爾曼多結伴出現在中網賽場。他們因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中國旅游,並將觀看網球賽列入日程。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則現身武網賽場。10月,她跟着網球從北京一路到了武漢。“今年中國賽季我感覺變化挺大的。一方面是看球的人多了很多。以前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人是惦記贈票,但現在很多人都會去搶票,稍微晚一點就買不到了。其次是現場多了很多年輕的觀眾。”

  人潮帶來消費,對賽事舉辦地而言,“體育+”産生的是一種“鏈式反應”。

  上海久事體育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介紹道,受大師賽帶動,從9月30日到10月7日,馬橋鎮旗忠網球中心附近的多家酒店迎來游客高峰,累計接待13000多人次,總營業額突破600萬元。

  10月8日,上海大師賽期間,阿爾卡拉斯在球場訓練。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通過商體文旅展的協同來促進消費,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大型的頂尖國際體育賽事就是最好的&&。以觀賽為契機,很多人都游覽了上海的各處景點,或參與了其他的文旅活動。”楊亦斌説。

  浙江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李啟迪也有類似感受。他認為,以高質量賽事為核心,大力促進城市文化、旅游等産業與體育共榮共生、彼此賦能,這將為杭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無限可能。

  中國賽季持續的熱度也恰恰與賽事運營的新玩法有關。各地賽事組織者都在盡力挖掘體育賽事與本地文化、旅游、生活之間的&&。

  在北京,阿爾卡拉斯與高芙同游故宮並雙雙奪冠成為美談;在上海,穆塞蒂和弗裏茨現身陸家嘴綠地、迪米特洛夫和魯德去逛“敦煌大展”……頂級球員自帶的流量與關注度無疑成為城市旅游宣介的黃金推手。

  富有巧思的跨界創意,也使得中國賽季大規模“出圈”。在中網,你能看到馬龍與張雨霏挑邊;而在上海大師賽,則出現了費德勒、陳奕迅、樊振東、張之臻同場競技的神奇場面。

  10月11日,費德勒(左三)、歌手陳奕迅(左二)、乒乓球奧運冠軍王勵勤(右三)、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右二)和網球運動員張之臻在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談及近期的網球熱時,清華大學體育産業研究專家王雪莉教授&&:“追捧某種項目的本質是在追捧什麼?我覺得核心還是文化認同,實際上就是這個運動項目所傳遞出的一些特質與價值導向。”

  中國新生代網球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現出的陽光、堅韌的精神品格,職業網球賽事高效成熟且關注本地化與在地性的運營方式,網球觀賽群體間形成的文化氛圍與獨特體驗……或許都是人潮涌入網球賽場的原因。

球場,熱情驟增

  變化不止於賽場。人們對網球的熱情,也從賽場與屏幕延伸向各自家門口的網球場。

  記者在大師賽的觀眾席上遇到了從青島專程來上海觀賽的資深網球迷李儷。從中學就開始看網球比賽的她,最近也在嘗試打網球。“明顯感覺到自從鄭欽文奧運會奪冠後,青島的球場是很難約上的,而且感覺最近球場數量也在變多。”

  來自雲南的唐興磊也有類似感受。作為昆明市西山區一家網球俱樂部的教練,唐興磊最近的晚課幾乎天天被約滿。“好多人來上體驗課,一問都是跟着最近的網球熱來的。學球的成人和青少年都多了不少。”

  10月16日,在北京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的網球場,幾位愛好者在打網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天貓官方旗艦店最新數據顯示,一款入門級的男子網球鞋在10月20日零點至21日零點的24小時內已有超100人購買,總累計超過2萬人加購。唯品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以來&&網球裙銷量同比增長91%,購買者以95後、00後為主。天貓“雙十一”網球拍預售榜顯示,排名前12位的網球拍均價在1500元以上,大部分為球星同款或為進階愛好者適用的球拍。與此同時,安踏、斐樂、特步等國産運動品牌,也紛紛&&將積極開拓網球相關業務。

  網球賽事的大熱也驅動了網球産業發展。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在全民網球熱情的驅動下尋找着發展機會。

  王雪莉&&:“大家喜愛的頂尖運動員對整個項目在全世界推廣都是有價值的。現在這批中國運動員的崛起,其實給了大家極強的正向反饋,無論是競賽表演業還是教育培訓業。”

  從奧運延續而來的網球熱潮不僅讓更多人開始嘗試網球,也讓很多正在職業路上打拼的青少年選手看到希望。

  在北京市西城區一所初中就讀的小球員金城,去年曾在中網擔任球童。今年,他在中網期間參加了一場青少年城市邀請賽並獲得U14比賽的冠軍。作為兼顧學習與訓練的青少年選手,金城與母親同時察覺到了近期網球教培市場的變化:“這一年來,北京的外教多了,選擇明顯變多了,環境明顯變好了,感覺一夜之間突然多了許多新的學球的小朋友。”

  中國賽季期間,16歲的王梓聰在父親的陪伴下在多米尼加參加國際網球聯合會(ITF)的比賽。他的父親&&:“現在鄭欽文、商竣程、張之臻這些選手上去之後,相當於中國球員的‘天花板’打開了。他們的冒尖真的是為中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打開了無限的希望。”

  這個賽季,人們驟增的熱情為網球運動聚攬人氣。越來越多普通人走向網球場,橫向拓寬了大眾參與度。同時,在標誌性運動員持續突破的鼓舞與市場熱度的推動下,越來越多青少年球員正更堅定地走向職業之路。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