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球使者韓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7 15:23:02
來源:新華網

國球使者韓華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國球使者韓華

  新華社記者胡佳麗

  在韓華的書房裏,每一張照片、每一座獎盃、每一個吉祥物似乎都在訴説他半個多世紀的乒乓球運動生涯。書架上,乒乓球專業書籍琳瑯滿目,最底層整齊碼放着語言工具書,光是法漢詞典,就有好幾個版本。

  1957年,中國派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支援外體育教練隊伍,拉開了新中國援外教練工作的序幕。中國乒乓球運動員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在國際賽場上獨領風騷,這也令中國乒乓球教練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爭相邀請的“香餑餑”。

  1984年,26歲的韓華被委以重任,遠赴突尼斯,開啟了長達12年的援外執教生涯。在他執教期間,突尼斯乒乓球隊異軍突起,引人關注。

  中國乒乓球教練聲名遠揚,不僅教得好、水平高,自身還勤奮好學,練就一口流利法語。回頭看,種种經歷,都為韓華日後到法國執教埋下伏筆……

  結緣乒乓

  1958年,韓華出生在一個醫學之家,一張乒乓球&是他的童年“夥伴”。憑藉過人的天賦和努力,韓華嶄露頭角,先在縣級比賽中屢獲佳績,入選縣乒乓球隊後逐步進入省隊、國青隊。

  韓華(中)與國家隊隊友合影

  1979年正式進入國家一隊後,由於年齡和傷病的原因,韓華沒有成為主力隊員,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為國乒做貢獻——當陪練。左手直板反膠打法的韓華為隊友們戰勝外國強手,尤其是日韓選手,立下汗馬功勞。

  當陪練,韓華沒覺得心理不平衡,“全國一盤棋嘛”。無論球場內外,他都盡己所能為團隊默默奉獻着,在大家看來,他是名副其實的“老黃牛”“活雷鋒”。

  突尼斯隊崛起

  1984年,韓華按照中國乒協安排,前往突尼斯執教。獨自踏上非洲大地,他很快適應了當地的生活,“我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不管什麼條件我都行,甜酸苦辣我都沒問題。”

  法語是突尼斯通用語言之一,進入當地語言學院學習不到兩年時間,加上長期和隊伍的接觸、交流,韓華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語,平時接受採訪也都用法語。

  “乒乓球術語在不同語言中有很大區別,我們一些專業的詞,在法語裏沒有準確的釋義。比如説‘撕’‘反剃’,法語就很難表達。”韓華現場給記者分析了幾個詞,確實不好直譯。“法語表達出來沒那麼精準,所以每次我都會認真地跟隊員解釋清楚練某一個動作的目的。”

  韓華(右)訓練突尼斯選手

  在突尼斯的十幾年間,他逐步提升了該國的乒乓球水平,使突尼斯隊在非洲乃至世界乒壇嶄露頭角,帶領隊伍參加了三屆奧運會。尤其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突尼斯有四名隊員拿到奧運資格,創造了該國乒乓球的歷史。

  去年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世乒賽上,突尼斯乒協主席特意找到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説,大家都特別想念韓指導,還想讓他再來突尼斯。

  回歸國乒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韓華結束了12年的援外工作,回歸國乒教練組。他先後執教國家男子二隊、男子一隊,培養出詹健、徐輝、王皓、侯英超、張超等多位國手,並在悉尼奧運周期指導孔令輝奪得男單奧運金牌。轉戰女隊後,他培養出了郭躍、范瑛等世界冠軍,並親自栽培了陳夢等新生代力量,為中國乒乓球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韓華(右)訓練突尼斯選手

  “四個隊都帶過,我很榮幸,也很自豪。”韓華説。

  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隼是韓華多年的好友。他説:“韓導對乒乓球有很深的理解,也能把自己的思考掰碎了講給隊員聽。做事周到,細緻入微,深得隊員愛戴。”

  復興法國乒乓

  20世紀90年代,法國乒乓迎來了輝煌時期,名將蓋亭如日中天,他是1992年奧運會男單亞軍、1993年世乒賽男單冠軍和1994年世界盃男單冠軍,其“不講理打法”盛極一時。蓋亭與希拉、勒古、埃洛瓦等高手組成的法國隊,也曾在世界盃和世乒賽上取得佳績。

  21世紀初期,隨着老隊員相繼退役,法國隊逐漸滑入低谷。2013年世乒賽在法國舉辦,法國乒協在此期間提出,希望中國能夠選派優秀現役教練幫助法國男隊提升成績。

  縱觀國家隊教練隊伍,執教能力強、帶隊成績好、援外經驗豐富又懂法語的韓華無疑是最佳人選。面對這份邀請,年逾五旬的他陷入了猶豫。遠離親人與同事,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次艱難的抉擇。

  “上一次援外十多年,確實不想再去了”。但當他想起一代代老國乒人郗恩庭、胡玉蘭、謝賽克到法國執教,把國球的技術、理念、文化傳播到法國,傳承的力量讓他心中又燃起了鬥志,“組織的安排,咱還得執行”。

  韓華

  接手法國男乒時,韓華面對的是一支後繼乏人、成績慘澹的隊伍。老將們的離去讓球隊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年輕選手則顯得稚嫩且缺乏經驗。

  面對這支陷入低谷的球隊,韓華憑藉豐富的執教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迅速找到了癥結所在,並着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以蓋亭為例,他的“不講理”打法是一種極具攻擊性和不規則性的乒乓球技術風格,所以這種打法極難被模仿複製,所以當一批老隊員退役後,年輕人很難接過“接力棒”。

  “我來首先是要帶出成績的,當時年輕選手條件不是特好,要想再選人從小培養也不現實,只能是以老帶新,‘加工’他們。”

  “從禮拜一到禮拜六,我在法國的訓練就跟在國內的訓練沒什麼兩樣,這也是我去了之後給他們加練的,等於自己沒事找事幹。”韓華笑着調侃道。

  韓華(右)與萊貝松在2016年歐錦賽後合影。

  在韓華的帶領下,法國男乒實現了成績的提升,成功獲得了裏約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在2016年歐錦賽上,法國隊更是包攬了男單冠亞軍頭銜,這是自1976年後法國男單首次登頂歐錦賽。這一成就不僅是對韓華執教能力的最好證明,更是中法乒乓交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當時,法國乒協為此特意舉辦了慶功大會,法國乒乓球界人士齊聚一堂,為教練員和球員頒發獎品,隆重的表彰令韓華印象深刻。

  中國乒乓沒有不傳之秘

  提起國乒的訓練絕招,“喂多球”一定榜上有名。韓華驕傲地説:“天天得喂,這是必須的!咱中國發明的‘喂多球’,現在普及到了全世界。”

  韓華常年帶着法國弟子們飛到國內進行短期集訓,感受國乒的訓練氛圍。有時候他也會叫法國弟子觀摩中國隊頂尖選手打球,這樣的寶貴經歷讓法國隊員們受益匪淺。

  “我帶訓練都是站着,再辛苦也不坐著,一天6小時也不容易,但我們都習慣了。”韓華説,要給隊員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感覺,這對球員的訓練積極性影響很大。

  看比賽錄像也是韓華帶給法國男乒的一份“禮物”。“集訓、賽前看錄像,對他們提高技戰術能力是很有幫助的。過去的歐洲人打球,在場上給人感覺技戰術不清晰,不容易抓住對方弱點。有時候比賽的勝負就在一個細節。”他説。

  韓華(右)與西蒙·高茨在裏約奧運會的合影

  在成功帶領法國男乒闖入裏約奧運會後,韓華主動退居二線成為助理教練,讓更多年輕的法國本土教練上陣,東京奧運會後,他啟程回國。

  回國後,韓華先把多年未住的房子翻修了一下,對於將來還要不要做些工作,他沒有想好。2018年世乒賽前,他在法國得了一次腦梗,好在發現及時。“好多國家還邀請我去當教練,我想還是先把身體調理好吧。”

  韓華在法國申奧期間的照片

  援外20載,韓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國球使者”的內涵,那段歲月已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為體育交流的使者,韓華感慨良多。“中法乒乓球之間的交流一直沒有斷過,這是一種傳承。老一輩國乒人到法國打球、執教,帶出了好多頂尖球員,也得到了廣泛認可。我希望中法在未來的各個領域都能有合作的空間,共同體驗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