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駱知鷺:“屋檐”之上有晴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6 17:24:46
來源:新華網

“先鋒”駱知鷺:“屋檐”之上有晴空

字體:

  新華社江蘇蘇州4月16日電(記者王沁鷗、王春燕、董意行)在高水平競技攀岩賽場上,運動員需要攀爬的岩壁並不總是垂直於地面的,大角度的傾斜岩壁是國際賽場上的標配。一些運動員就會形象地把這些傾斜岩壁稱作“屋檐”。如果站在下面仰望,它就像一片前伸的巨大房檐,遮在頭頂上方。

  而對於攀爬者來説,“屋檐”常常意味着極大的體能消耗和心理壓迫感。由於仰角很大,攀爬者常需仰面挂在岩壁下方,主要依靠上肢與地心引力對抗。在這種身體姿態下,岩壁在攀爬者的眼中也會變得遮天蔽日,一直延伸到視野盡頭,翻過它之前,看不到終點。然而一旦翻出“屋檐”,便是豁然開朗、頂峰在望。

  對於18歲的中國攀岩運動員駱知鷺來説,距離“屋檐”之上,她僅差一步。

  4月14日,中國選手駱知鷺2024年攀岩世界盃吳江站的比賽中。新華社發(王須中攝)

  14日晚,在蘇州吳江舉行的今年首場攀岩世界盃難度賽中,駱知鷺職業生涯首次闖入該項目女子決賽。在高15米的巨大岩壁上,在諸多有她半人高,甚至與她身高近乎等長的巨大岩點間,身形瘦小的駱知鷺騰挪向上。逐漸,她已來到了“屋檐”的最頂端。

  “一般‘屋檐’都是路線的難點。翻過去就可以松一大口氣了,後面就是直壁,就有登頂的希望。”駱知鷺賽後説。

  然而,就在她出手伸向‘屋檐’外第一個岩點的剎那,她失手脫落了。

  “我那時其實已經沒力了。”回想起脫落的原因,駱知鷺説,真正爬到“屋檐”時,她發現攀爬中的情況與她在地面上看線時所做的準備完全不同,她需要在空中現場解決岩壁向她提出的問題,這消耗了她大量的體力。

  “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確實挺遺憾的。”她説。

  遺憾,似乎貫穿了這名年輕“岩壁芭蕾舞者”過去兩年的時光。像許多國內同齡選手一樣,駱知鷺從商業岩館開始接觸攀岩,起初只把它當成愛好。攀岩成為奧運項目後,她入選國家隊,迅速年少成名。2022年6月,年僅16歲的她第一次參加成人世界級比賽,就用冷靜的最後一攀擊敗了東京奧運會銀牌得主、日本選手野中生萌,拼得一枚世界盃銅牌。這迄今仍是中國選手在攀石項目中取得過的最好成績。

  2022年6月11日,駱知鷺在攀岩世界盃布裏克森站奪得女子攀石銅牌,這是她當時在決賽中的最後一攀

  那時,在奪牌後的電話採訪裏,初出茅廬的駱知鷺給自己定下了之後幾站世界盃都進前三和拿亞洲冠軍的目標。性格內斂的她説話不疾不徐,也惜字如金,但還是説起了第一次去歐洲大陸訓練比賽的經歷,説自己很喜歡巴黎,對巴黎奧運會“有很大期待”……

  2022年6月11日,駱知鷺(右)在頒獎儀式上。國際攀聯供圖

  然而,就好像登頂之前總要蟄伏於“屋檐”之下一般,被寄予厚望的駱知鷺此後便開始起伏不定。兩年間,她在世界盃分站賽中最高只拿過第五,甚至有時預賽就被淘汰。去年的世錦賽,她在強項攀石中僅列49,亞運會排第六。巴黎奧運會亞洲資格賽上,她在優勢項目攀石中高居第二,但卻在難度賽中提前脫落。另一名中國選手張悅彤奪冠晉級奧運會,她則無緣提前直通巴黎。

  成年之前的兩年裏,性格安靜的駱知鷺在鏡頭前總是面無表情,少言寡語,但在鏡頭外的賽場和訓練場,在一鳴驚人後又跌回谷底的角落裏,她流下過眼淚。

  而她第一次被眾人看到的眼淚,是在今年的世界盃揭幕戰,她時隔兩年再上領獎&後。

  4月8日,駱知鷺現身新賽季世界盃首站。攀岩迷們發現,18歲的駱知鷺第一次剪了短髮,她説這是因為“短頭髮方便”,“剪完了發現還挺適合自己”。隨後人們也發現,一向以“高冷”著稱的她愛笑了許多,話也多了起來,記者詢問原因,她説“可能是長大了吧,覺得自己應該多多融入這個社會”。

  駱知鷺在2024攀岩世界盃吳江站為現場觀眾簽名。賽事組委會供圖

  更重要的是,她正在岩壁上回歸。首站女子攀石決賽中,駱知鷺在第一條線路失敗的情況下,二、三號線均利落地一次嘗試即成功到頂,並憑此力奪銅牌。隨後的吳江站,她在自己的弱項難度賽中闖入決賽,甚至比在優勢項目攀石賽中的名次更進一步,摘銀的同時也創造了個人歷史最佳。

  4月9日,駱知鷺在2024年攀岩世界盃首站比賽的女子攀石決賽中。新華社發(高潔攝)

  兩塊獎牌相比,或許那枚銅牌更令駱知鷺自己百感交集。在摘銅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向話少的她,罕見地在記者還沒提問之前就主動&&“現在其實非常激動”,也罕見地又提起了兩年前那場一戰成名的比賽——

  “我第一次站上領獎&是在意大利,當時也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盃,我完全沒有想到能拿到第三。這次時隔兩年,又拿了第三,我覺得我經歷了一種……很大的轉變。去年狀態一直不好,這個冬訓也做了很多努力。這次回來,第一站世界盃就能拿到獎牌,我覺得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她説了很長一段話,之後淚灑現場。

  駱知鷺在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 盧星吉 攝

  對於青少年時期就走上競技體育之路的運動員來説,高壓的競技環境或許會成倍放大成長中的喜悅與痛苦。而擁有能夠穿越悲喜的堅定內驅力,始終清楚自己想要攀登的頂峰在何方,或許是成為成熟職業運動員道路上的必修課。

  一年多以前,在一段不甚完美的海外參賽之旅結束後,駱知鷺在北京的訓練基地裏接受採訪時説,自己經常會和自己較勁。她一直和隊裏的男選手們一起訓練,爬男子線路,爬不上去也不願意讓教練給自己加輔助點。訓練必然常常是痛苦的,但被問起攀爬本身是否快樂時,她還是會迅速回答“快樂”,“尤其是當你完成線路時,會有非常強的成就感”,甚至,她承認對一些線路的喜歡,是因為“動作更加危險”。

  而即便攀岩已經從小時候的愛好變成了目前的職業,但她説現在也還是會有那種訓練結束後,不想從墻上下來的衝動。

  “我正在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今年吳江拿到銀牌後,駱知鷺這樣評價目前的狀態。

  2024攀岩世界盃吳江站女子攀石冠軍加恩布萊特(中)、亞軍駱知鷺(左)和季軍徐採鉉在賽後合影。賽事組委會供圖

  這場摘銀之戰,正是她在快要翻出“屋檐”時跌落的那場比賽。在跌落之前,她已經瞥見了終點。領獎&上,她與自己一直以來的偶像——斯洛文尼亞選手亞妮婭·加恩佈雷特第一次站得那麼近。兩年前,她還沒有一張和偶像的合影。現在,她覺得頂峰的空氣,或許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這場比賽中比的難度攀岩,模仿的是攀岩者在野外攀爬時的真實狀態。當面對一座從未有人踏足過的山峰,或尚未架設安全繩索的路段時,攀登者常兩人結成一組,用安全繩將彼此連接,一人在後方保護,另一人在前方向上攀登,擔任着攀爬先鋒的角色,因此這種攀爬方式也被稱作“先鋒攀”。

  如果兩相類比,比賽中的運動員,就像是山野中的先鋒。

  某種意義上,駱知鷺,以及和她同時代的張悅彤、潘愚非等年輕運動員們,也是中國競技攀岩領域的一批先鋒。在攀岩從戶外走向奧運舞&的過程中,他們成了第一批有機會走上奧運舞&的中國攀岩選手。今年五、六月在上海和布達佩斯舉行的系列奧運資格賽中,駱知鷺和隊友們將向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發起最後的衝擊。距離兩年前説起的巴黎目標,她現在僅差一步。

  翻越“屋檐”之後,願她擁有萬里晴空。

  參與采寫:沈楠、盧星吉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