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2月23日電 在前不久進行的“十四冬”短道速滑比賽中,一些判罰引起了外界的熱議。針對部分焦點判罰和公眾關注的問題,“十四冬”短道速滑比賽裁判組23日通過新華社給出了獨家解讀。
1. 2000米混合接力黑龍江隊被判犯規的是哪個動作?
黑龍江隊為超越者,在出彎道時,從後面身體接觸碰撞造成犯規。判罰代碼為C5。
2. 男子1000米決賽林孝埈和劉少昂的碰撞為什麼沒有判罰?有人覺得比賽即將結束的時候前兩名都摔倒應該判罰重賽,為什麼沒有判?
依據滑跑規則,在直道比賽中,當兩名運動員平行時,如果兩人同時蹬冰用力,冰刀相撞就是比賽事件,不會導致任何一人受到處罰,除非其中一人做出了特殊(不尋常)的滑冰動作。林孝埈和劉少昂的冰刀屬無意碰撞。裁判長認定當時的碰撞未違反滑跑規則,沒理由停止比賽。(2023-2024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男子500米決賽,林孝埈和劉少昂兩人摔倒,屬同類現象,亦未停止比賽。)
3. 有觀眾認為男子1500米決賽有運動員阻擋林孝埈起速的情形,這種情況算不算犯規?
裁判長的判罰是依據滑跑規則進行的。當時的情況沒有違反滑跑規則的碰撞現象。
4. 如何看待和界定男子1500米比賽中任浩博和呂修誠的碰撞?
裁判長的認定是兩人為無意碰撞,屬於比賽中的正常情況。發生碰撞後,裁判長髮現呂修誠受傷後,立即停止了比賽,並根據場上發生的情況以及運動員滑行所處的位置,作出了判定呂修誠晉級A組決賽的決定。
5. 有幾次共同責任的判罰,是根據什麼樣的原則和邏輯?
本次比賽共有五次共同責任的判罰,依據國際滑聯技術委員會的“共責”定義和解釋。(見圖)
如果比賽在正常速度或慢動作觀察下仍不清楚或不明顯,裁判將不判罰,或不能夠確定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誰的責任更多,則決定兩名運動員共同承擔責任。
6. 假如有選手在比賽中為了自己“一夥的”去故意影響其他選手的滑行線路,是否構成犯規?
裁判長將依據最新滑跑規則做出判罰。
7. 林孝埈摔頭盔和眼鏡的判罰依據是什麼?
依據規則,他的行為屬危險行為,裁判長給予林孝埈黃牌警告,判罰代碼為YC-B。
8. 國際比賽中,判罰之後現場大屏幕會把相關判罰播發出來,給觀眾解讀。“十四冬”的比賽是否這樣做了?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觀眾理解裁判的決定?
在本次比賽中,當宣告員宣讀裁判長判罰內容的同時,場館大屏幕和教練指揮區電視屏幕同步播放犯規視頻。該視頻同樣同步給央視直播團隊。
9. 這次“十四冬”裁判組在保證公平競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中方和外方團隊是如何配合的?對“十四冬”裁判工作有何總體評價?
為確保比賽公平公正,特別是確保不在裁判長判罰尺度把握、錄像回放把關、起跑犯規等關鍵環節産生爭議,同時也為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促進米蘭冬奧會備戰工作,中國滑冰協會在去年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期間,就與國際滑聯技術委員會進行了溝通,推薦了來自英國、匈牙利、加拿大的三位國際滑聯級技術官員分別擔任“十四冬”短道速滑比賽的裁判長、錄像回放副裁判長和發令員。除三名外籍裁判擔任核心崗位外,國內裁判共計選派了黑龍江19人、吉林14人、內蒙古6人、北京4人、遼寧2人、湖北1人,裁判組名單均是優中選優,並嚴格按要求進行了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