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月19日電(記者周暢)“手往下壓”“後背使勁”“注意蹬擺腿”……走進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體操館,從全國選拔而來的21名運動員和7名教練員正在這裡集訓。這標誌着國家體操隊女隊備戰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號角正式吹響。
“這些孩子都是好苗子,可能幾年後就會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有着二十多年教練經驗、曾培養出奧運冠軍鄧琳琳的張霞説。她是國家體操隊女子青年組教練組組長,在她看來,這次集訓最重要的是根據國家體操隊的要求,為洛杉磯奧運會培養和儲備人才。
1月18日,在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體操訓練館,隊員們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21名運動員是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根據2023年體操項目備戰洛杉磯奧運會女子訓練營的綜合表現、結合專家組綜合評定選拔産生的。她們的出生年份均在2009年至2012年之間,來自安徽、湖南、湖北、陜西、山西、雲南、四川等不同地區。
1月10日抵達安徽省合肥市後,這批運動員就迅速投入到訓練中。張霞將其他6名教練員分成兩組,分別負責大齡組和小齡組的運動員。
偌大的訓練場館裏,每個運動員都在安靜且專注地做著各自的動作,時不時會聽到有節奏的落地聲,以及不同教練糾正動作的提示聲。
1月18日,在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體操訓練館,來自江西隊的俞雯靜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次我們面臨的都是小選手,這麼早提前備戰確實比較少見。”曾在國家隊二隊執教過的萬小玲説,相比之前在省隊的訓練,這次集訓的節奏更為緊湊,工作量也更大。她主要負責組裏運動員們的基本功訓練和平衡木項目,“但在生活上也要多給予關心,去熟悉每個孩子的特點、性格,才能讓訓練指導更加深入、有效”。
“教練員也是全國選拔而來,需要跟這些運動員熟悉磨合,再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訓練計劃。”張霞坦言,這次集訓也是對教練員的一次鍛煉。
1月18日,在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體操訓練館,來自湖南隊的蔣書軒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日常訓練中,張霞會關注每個孩子的爆發力強不強、身體是否輕盈、溝通意識好不好等方面,對她們的訓練習慣、細節進行規範,提高這些小運動員的技術質量、動作完整性,從小開始培養優秀運動員的習慣和思維,為她們進入國家隊訓練打好基礎。
除了教練組7名成員外,該集訓隊還配有專門的醫療、管理人員,並安排運動員們每週一、三、五上午到安徽本地中學進行文化課學習,每晚預留專門的閱讀、寫作業、寫訓練日記時段,每兩周進行一次愛國教育。
1月18日,在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體操訓練館,隊員們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2009年出生的李榮津伊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上,一口氣拿下體操女子甲組團體冠軍、高低杠冠軍、全能亞軍等獎項,隨後參加了訓練營的選拔,來到青年組集訓。
從4歲開始練習體操的李榮津伊覺得自己已經初步適應了集訓的節奏,教練會指出她技術上的小問題,“比如告訴我平衡木要踩得更緊,身體不能太僵硬”。李榮津伊説:“雖然訓練挺累的,但我很喜歡這種和很多人一起訓練的感覺。”
1月18日,在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體操訓練館,來自河南隊的張曉軒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這次是大規模在全國選拔人才,結合女子體操項目成才規律和周期,提前組建備戰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人才隊伍。”張霞説,之後還會再進行多輪的運動員選拔,目的就是加強國家體操隊備戰的人才厚度和梯隊建設。
“我們想充分挖掘出她們獨特的一面,最怕的是浪費了她們的才能。”張霞覺得集訓隊重任在肩,對每一棵“小苗”都倍感珍惜。“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奧運冠軍,但是我們要盡力挖掘出她們的潛力,這對體操項目的發展也是一種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