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10月30日在菲律賓達沃市托裏爾區卡蒂甘村拍攝的果農與榴蓮。新華社記者 聶曉陽 攝
新華社菲律賓達沃11月6日電 通訊|“一顆榴蓮的旅程,更是一條連接希望的路”——菲律賓榴蓮對華出口為當地果農帶來新生機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雨剛停,越野車在濕滑的山路上艱難前行,車輪捲起陣陣泥浪。菲律賓榴蓮季已近尾聲,平地上的果實大多采完。近日,記者來到菲律賓南部達沃市,跟隨當地果農上山,探訪榴蓮種植園。
達沃被稱作“菲律賓榴蓮之鄉”,榴蓮出口量佔菲律賓80%以上。當地榴蓮多生長在火山土壤和濕潤山坡上,果肉厚實香濃。自菲律賓榴蓮2023年獲准進入中國市場後,中國迅速成為其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
在達沃市托裏爾區卡蒂甘村,山地起伏,綠意層疊。放眼望去,榴蓮樹一棵連着一棵,有的枝頭上綴着密密匝匝的果實。在一片果園裏,果農們正忙着運雞糞、割草。“我們全用有機肥,不打除草劑,割草都靠人工。”一位果農邊擦汗邊説。
在附近的伊納央岸村,榴蓮種植戶傑瑪麗·德奧告訴記者,自從榴蓮能出口到中國,她家收入顯著增加,還買了家中第一輛汽車。“以前榴蓮豐收不一定好賣,現在多收一顆,就多一份踏實。”她笑着説。

10月30日,在菲律賓達沃市梅龍公司,工人對即將運往中國的榴蓮凍肉進行加工。新華社記者 聶曉陽 攝
負責收購並將榴蓮出口到中國的當地梅龍公司負責人李小梅説,榴蓮果實沉重、殼硬刺滿,只能人工採摘,再一袋袋背下山。在山區,果農多靠摩托車或三輪車運果,有時一次只送來三五顆,但這可能就是一家人幾天的生活費。
梅龍公司位於達沃北部提邦哥地區,四週是果園與倉儲區。今年2月,菲律賓農業部宣布,梅龍公司成為首家獲准向中國出口冷凍榴蓮肉的達沃當地企業。“我們想在當地果農和中國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通暢可靠的橋梁。”李小梅説。
在梅龍公司的堆場,工人忙着分類、清潔、乾燥,只有等級最高的榴蓮才能作為鮮果出口。李小梅正指揮工人把榴蓮裝進印有“菲律賓榴蓮”中文字樣的紙箱。在冷鏈車間裏,工人身着防護服,忙着取肉、分揀、包裝。女工艾薩·蒂潘説:“有了這份工作,我不僅能貼補家用,還能讓孩子繼續上學。”
菲律賓榴蓮出口商協會主席拉裏·米庫洛布説:“出口到中國讓我們對生活更有信心,也促使我們改進種植方式。”
“從達沃肥沃的土地,到中國繁榮的市場,我們的榴蓮承載着無數農民的希望與夢想。”菲律賓農業部官員馬卡裏奧·貢薩加説。

這是10月30日在菲律賓達沃市拍攝的即將運往中國的榴蓮。新華社記者 聶曉陽 攝
中國駐達沃總領事趙秀珍説,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為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國家創造新的合作機遇。作為全球最大的榴蓮進口國,中國為菲律賓榴蓮産業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臨別前,記者請達沃當地果農對中國消費者説一句話。傑瑪麗·德奧説:“當中國消費者剝開一顆榴蓮時,我希望他們知道:一顆榴蓮的旅程,不只是貿易的故事,更是一條連接希望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