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18 10:40:18
來源:新華網

一帶一路·零距離丨一條橫貫東西的超長“氣”脈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阿什哈巴德8月18日電  題:一條橫貫東西的超長“氣”脈

  新華社記者 戴小河

  8月14日,肆虐一晚的風沙終於停止。

  當地時間清晨6點,推開塵封一夜的房門,陽光顯得格外刺眼,熱浪伴隨襲來。

  這裡是土庫曼斯坦。

  這是8月7日在烏茲別克斯坦北部壓氣站內拍攝的廚師陳寬。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馬佳洛夫·別賀卓特,一名從中國留學歸來的大學生,如願進入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成為一名採氣工。

  起床洗漱後,馬佳洛夫·別賀卓特和同事前往工區。風沙過後的天空,土黃色漸漸褪去,蔚藍色慢慢清晰,太陽炙烤着大地。

  土庫曼斯坦大部分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就建在這浩瀚無垠的沙漠腹地。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儲量高居世界第四位,號稱“藍金之國”。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年産量超百億立方米,高峰産量4100萬立方米/天,是中國石油公司海外最大天然氣項目。

  沙漠中,散佈着100多口天然氣井。新採出的氣在集氣站匯集後,沿着管道輸送至處理廠,經過脫硫、脫碳、脫水、脫烴,最終被送進外輸增壓站。半小時後,它們將抵達10公里外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接壤地區,匯入中國石油公司與當地合作夥伴合資運營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這一能源長龍的“龍頭”也坐落於此。“龍頭”即壓氣站首站,為天然氣提供動力。

  在首站,早上7點多,站長宋曉寧已開始一天的忙碌。他指着轟鳴作響的廠房説,管道的動力就來自廠房內的壓縮機組。通過壓縮機産生的巨大推力,“推”着天然氣向前跑。

  這樣的壓氣站從土烏邊境、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中國新疆霍爾果斯邊境共有19座。從14年前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建成投産開始,中外方員工就常年在這戈壁荒漠中,不辭嚴寒酷暑,守護着壓氣站的平穩運行。

  從首站出發,在接下來的84小時內,管道裏的天然氣將一路東行,翻越荒漠、草原和戈壁,蜿蜒近2000公里後抵達新疆霍爾果斯。

  在這裡,“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與分期建設的西氣東輸二線、三線銜接,共同構成迄今為止世界最長的天然氣大動脈。二線西起霍爾果斯,南至香港,東達上海;三線西起霍爾果斯,東至福建福州。從土庫曼斯坦到香港,大動脈最長兩端相距7000公里。

  北京時間上午8點,計量員常青到達國家管網集團霍爾果斯壓氣站參加晨會,通報過去24小時中亞天然氣管道末站計量的交接輸量。

  霍爾果斯站為入境後的天然氣繼續增壓,每天最多可增壓1.6億立方米。每眨一次眼睛,300立方米的天然氣已從霍爾果斯站悄然而過,足夠一個三口之家用上一年。

  距霍爾果斯約5000公里外的廣東大鏟島壓氣站,是西氣東輸二線的末端,也是連接粵港的樞紐站。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經最後一次增壓,通過20公里長的香港支線海底管道輸送至香港龍鼓灘站。

  龍鼓灘站與大鏟島站隔海相望,坐落在香港新界青山腳下,是中亞天然氣南下的“終點”,每年為香港青山發電廠輸送15億立方米天然氣,實現香港最大發電廠的氣煤替換,轉化的“綠電”滿足香港四分之一居民的用電需求。

  起於中亞沙漠腹地,穿越巍巍天山山脈,抵達璀璨香江,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3月28日,工作人員在國家管網集團霍爾果斯作業區查看設備情況。新華社記者 顧煜 攝

  時光回溯至2009年12月14日,中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四國元首,共同開啟“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閥門。這是中國第一條跨境天然氣幹線管道,現已成為“一帶一路”重點能源項目。

  “管道共有四個氣源地,兩個主力氣源均來自土庫曼斯坦,佔總進氣量的四分之三,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斯坦加茲裏氣源和哈薩克斯坦西部氣源。”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奇姆肯特管理處主任左棟説,管道A/B/C三線並行,實現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這條巨大的“氣龍”,聯通中外,輝映古今。在中亞境內,一部分管道恰好與“絲綢之路”並行,被稱為能源“新絲路”。

  2022年霍爾果斯站累計輸送中亞天然氣約430億立方米,佔同年全國消費量的11.8%。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副總經理付明福説,截至目前,西氣東輸二線、三線累計輸送中亞天然氣超4400億立方米,惠及我國三分之二區域近5億百姓。

  對中國來説,天然氣在推進“煤改氣”、助力“藍天保衛戰”、迎峰度冬等方面作用巨大。

  通過與中國的天然氣合作,中亞國家也融入巨大的能源市場。土庫曼斯坦將“石油工人節”定為12月14日,也就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通氣的這一天。

  “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我們為當地創造臨時就業崗位1.1萬多個,提供長期就業崗位1600余個。在管道30年運營期內,還將創造稅收上百億美元。”中油國際管道公司執行董事孟向東説。

  這條能源“新絲路”還傳承着愛情、友情、親情。

  在中烏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一位員工家裏,一對混血雙胞胎男孩剛過完5歲生日。他們分別叫“一帶”和“一路”。

  “一帶”和“一路”的父母,相識相愛在這條管道上。爸爸陳寬,是中烏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的廚師;媽媽阿扎菲婭,曾是壓氣站員工。

  管道不僅連接起兩人各自家鄉的天然氣供應,也讓兩個年輕人萌生愛意成就跨國姻緣。

  “隨着天然氣的奔騰涌動,中國與沿線各國人民的友誼在不斷升溫,通向未來的幸福之路在不斷延長。”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建設副總經理奧斯潘庫洛夫説。

  這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2014年7月10日攝)。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這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工藝區(2017年4月27日攝)。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這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內的空冷區(2016年12月29日攝)。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工人在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內操作閥門(2014年5月29日攝)。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8月14日,在位於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的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內,馬佳洛夫·別賀卓特戴着呼吸器進行檢修作業。新華社發(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供圖)

  8月14日,在位於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的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內,馬佳洛夫·別賀卓特在氣站內巡檢。新華社發(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供圖)

  8月7日,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內,站長宋曉寧對分析小屋進行檢查。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8月7日,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裏亞州“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壓氣站首站內,站長宋曉寧對設備進行檢視。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這是國家管網集團霍爾果斯作業區全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計量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國家管網集團霍爾果斯作業區工作人員開展壓縮機維檢修工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國家管網集團霍爾果斯作業區計量員常青(左)與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計量人員共同確認計量交接數據(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7月14日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拍攝的陳寬(右一)一家,兩個小男孩分別叫“一帶”和“一路”。新華社發(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800000000000000111064011298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