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哪?如何用好?

發表於:2025-11-25 09:09:45

  市場是當今最稀缺的資源,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納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並就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作出重要部署。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體現在哪?未來,如何更好發揮這一優勢?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增強擴內需動力?專家圍繞上述問題發表觀點。

  鄭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帶來巨大的商品需求量,也激發出超大規模的生産供給,其産生的規模效應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和商品價格。這不僅有利於刺激新的購買需求,形成供給和需求的良性互動,還為中國企業進一步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

  龐大的市場規模是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裏中國經濟能夠抵禦外部風險,應對全球競爭挑戰的關鍵。“十五五”時期,我們要推動內需和外需的均衡發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展包括消費需求在內的內需,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拓展外需,在國際上挖掘有購買力的群體,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目前,中國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底氣足、潛力大,但國內大循環仍存在一些卡點、堵點,這要求我們完善市場在基礎制度、基礎設施、政府行為尺度、監管執法、要素資源市場等方面的統一,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只有在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才能得到更大釋放。

  張燕生(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近些年來,外資企業紛紛加碼中國,加速在華布局研發中心或設計中心。“十五五”時期,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作用,堅定信心,解放思想,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並加快構建更具韌性的技術鏈、産業鏈、人才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田利輝(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不僅是中國的優勢,更是世界的機遇。“十五五”時期,中國將形成更為平衡的經貿發展模式,加快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動能,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不僅具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也是有巨大內需潛力的經濟體。“十五五”時期,我們要既抓生産也抓需求,久久為功,以大力提振消費、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方面為重點,全方位擴大內需,不斷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內需潛力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葛磊(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

  目前,中國居民消費結構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中國日益發展的超大規模市場為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和擴大服務消費提供了新機遇,必將有力推動文旅産業邁向以創新驅動的新階段,豐富高品質旅游産品供給,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