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體系與全球競爭格局
重要前沿科技的突破,往往會改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重塑社會結構。
人工智能是當前最受關注的前沿科技,體系分為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個層次。基礎層是人工智能産業的核心支撐,包括數據、算力、算法等核心要素,以及芯片、傳感器等硬體和基礎軟體;技術層基於基礎層軟硬體開發,具備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特定功能,且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區分;應用層整合多種技術層技術,適配特定行業與場景,形成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實體産品,以及健康醫療、智能客服等智能服務。
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層相對領先,技術層與美國處於競爭態勢,但基礎層仍存在短板,尤其是芯片與部分核心算法、大語言模型等領域。曾有觀點認為ChatGPT領先中國5到10年,但最近國內多款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正不斷縮小這一差距。高盛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推動全球GDP增長7%,但相關企業目前仍處於“燒錢模式”,尚未形成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
中美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差異顯著,美國大語言模型聚焦文字、圖片、視頻、程序生成等內容創作,中國則側重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機器人是重要應用方向。機器人能模擬人類行為與思想,自主決策或輔助完成工作,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搶險救災等高危行業及服務領域。疫情期間服務機器人需求激增,而面對生育率下降與老齡化加劇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其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這類實體産品既能節約人力,也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與經濟價值。自動駕駛是中美競爭的另一核心領域。
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正改變國際政治格局,人工智能降低了軍事行動的成本門檻,減少了人員傷亡損失。
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經濟政治的新引擎
從技術本質來看,人工智能兼具信息技術與工具技術的雙重屬性。作為信息技術,它能降低技能學習門檻,推動技術平權,例如幫助非編程人員快速掌握編程技能;但作為利用能源提高效率的工具技術,它不産生新的能源,僅涉及資源與財富的重新分配,這可能導致新的“數字不平等”或“技術鴻溝”。當前美國出現的相關罷工事件,新的訴求就是反對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而七大科技企業市值佔美國總市值的一半,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相當於德國全年GDP,少數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精英與産業持續積累財富,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分化。因此,我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進步的推動作用,難以媲美蒸汽機、電力等能源革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其本質更多是財富再分配的技術手段。
人工智能推動産業結構升級,賦能各行各業提高生産效率,推動新興産業發展與産品、服務升級,創造新商業模式。英偉達作為核心硬體GPU生産商,市場佔有率達94%,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但類似互聯網泡沫的風險仍需警惕。
在企業投資決策層面,人工智能與勞動力、全球化形成競爭替代關係。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與成本最小化,在全球化時代,企業會根據勞動力成本選擇投資自動化設備、雇傭勞動力或海外設廠。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但因國內勞動力成本高、勞資糾紛頻繁,企業更傾向於開辦無人工廠,導致製造業回流而就業未回流。
在國際政治格局層面,人工智能推動國際政治主體多元化,科技公司、國際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持續上升,例如Facebook曾與澳大利亞就相關政策産生爭端並促成對方妥協。國家間的力量對比將更依賴人工智能技術的掌握與應用,可能引發新的技術競賽與軍備競賽,部分國家為追求技術領先可能突破倫理與安全邊界。
全球科技創新格局與中國優勢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格局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日本與韓國創新資源被大企業壟斷,知識溢出有限,企業文化中對風險的抵觸與制度限制抑制創新活力,疊加人口問題導致創新動力不足。歐洲國家的高福利政策抑制了企業家精神與高風險投資意願,以人工智能數字倫理和隱私保護為名實施地方保護主義,阻擋美國科技公司搶佔本地市場。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巨大,特朗普政府曾推出5000億美元科技計劃,但同時出於政治目的打擊高等教育與科研機構,削減相關科研預算。
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具備顯著優勢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首先,中國擁有龐大的數據規模、高度數字化的消費活動與統一大市場,為算法提供海量訓練數據;其次,中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産業鏈與製造業産能,形成完整人工智能産業鏈;第三,中國的5G網絡、雲計算&&等基礎設施完善,6G布局啟動,充足的可再生能源與特高壓輸電網絡支撐算力産業;第四,中國在數學、計算機等領域培養了大規模專業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最後,人工智能發展能有效緩解生育率降低與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壓力。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個人、社會與國家都需要明確應對方向,抓住發展機遇。
對普通人而言,必須主動抓住時代變革的機遇,積極學習新技術,提升自身適應能力,避免“躺平”心態,以持續學習作為應對技術迭代不確定性的核心能力。
對全社會而言,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世界技術進步放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紅利逐漸耗盡,缺乏增量進步導致全球陷入存量競爭,金融危機、地區衝突頻繁發生。全社會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帶來新的技術革命,推動全球財富總量增長,緩解競爭壓力與社會矛盾。
對國家而言,要完善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戰略導向作用。當前全球所有國家都在通過戰略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中國需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歷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初衷都是造福人類,而非放大國家間、人群間的財富分化。各國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産業升級,讓人類文明邁向更高階段。
作者:朱旭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