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經濟韌性,探尋發展活力——2025新華網思客年會在臨汾舉行

發表於:2025-11-06 23:27:02

新華網太原11月6日電(記者孫惠)11月6日,由新華網、新華社山西分社主辦的第12屆新華網思客年會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辦。本次年會以“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底氣、韌性與活力”為主題,來自政産學研用等領域的數百名嘉賓,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探討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共議經濟發展新動能與地方實踐新路徑。

2025年新華網思客年會現場。新華網 發

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緊密結合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未來五年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要將這一宏偉藍圖轉化為現實,既需立足全局加強謀劃、明確發展路徑,更需在關鍵環節精準落子、激發基層探索,推動國家戰略與地方實踐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發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指出,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經濟每隔十年便邁上一個新&階。當前我們正步入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核心的第五個十年,其核心任務在於推動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目標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從“跟隨”到“同步”乃至“引領”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發

大國發展既是硬實力的發展,也是軟實力的提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認為,2025是中國軟實力強勢崛起的一年。國際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正悄然改變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中國變酷了”成為新的認知趨勢。“我們正步入一個科技創新與文化雙向賦能的新階段。”周樹春&&,“十五五”將是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雙向賦能、協同發力、並駕齊驅的起點。

經濟發展既需要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更離不開地方實踐的“基層探索”。本次思客年會舉辦地臨汾,GDP從2019年的145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438億元,五年增量近千億,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臨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淵宣讀市委對年會的致辭。新華網 發

臨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淵宣讀了市委對年會的致辭。致辭中提到,近年來,臨汾市充分汲取和吸納高端智庫專家學者的思想養分和獨到見解,着力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把先進理念轉化為實操舉措、把美好願景轉化為發展實景,推動各項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臨汾在實踐中深刻感受到,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的要素、投資、資源驅動,全面轉向創新、消費、綠色驅動。超前布局、大力培育“三大新動能”,正是臨汾發展能級躍升的核心密碼。 

新華社山西分社社長、分黨組書記趙東輝發表致辭。新華網 發

新華社山西分社社長、分黨組書記趙東輝&&,我們既要着眼國家戰略宏闊視野,也要挖掘基層發展的鮮活經驗與創新舉措。新華網與山西分社未來將聚焦産業升級、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等領域,深入一線調研,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輿論支持和智力支撐。

以改革創新增強經濟韌性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推進資本市場深層改革?怎樣構建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與會專家圍繞制度創新與産業升級等話題展開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發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指出,“十五五”時期需以完善法治、強化激勵機制為基礎,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升級迭代,因此中國資本市場亟需在“十五五”時期完成生態鏈的重構。吳曉求提出資本市場改革應聚焦於三大關鍵方向:一是資産端改革,聚焦未來價值,擁抱高科技企業;二是資金端改革,引入長期資本,築牢市場信心底線;三是制度端改革,提升透明度與法律威懾,清除“市場雷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在思客講堂演講。新華網 發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深刻調整。面對複雜外部環境,我們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未來五年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需要做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優化提升傳統産業;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三是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四是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主持“思客對話”環節。新華網 發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新質生産力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而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激活新質生産力的關鍵。他呼籲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支持大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中興通訊副總裁、中國區戰略規劃總工張嗣宏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表觀點。新華網 發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日益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中興通訊副總裁、中國區戰略規劃總工張嗣宏指出,AI應用前景廣闊,但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生態建設仍需突破;二是AI“幻覺”影響關鍵場景落地。下一步,必須着力提升AI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推動AI在千行百業中實現更深度的應用,從而更好服務整個産業的數智化轉型與發展。

以“民生導向”激活大市場活力

民生為本,內需戰略持續升級。“十五五”規劃建議將“堅持擴大內需”置於關鍵位置,明確要求“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展望“十五五”時期,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構建內需驅動新格局,成為多位專家的共同關切。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發

“‘投資於人’是‘十五五’時期實現新供需平衡的關鍵。”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提出,從供需兩側看,“投資於人”既能釋放新需求,也能催生新供給。在需求側,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收入差距、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奠定堅實基礎。在供給側,人力資本的提升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要素,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緊密相連,要關注基礎研發投入佔比的提升,並落實“創新者多得”的激勵機制。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發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指出,當前消費市場正呈現結構性轉變。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放緩,但消費亮點依然突出:體驗式消費、悅己型消費、實用主義消費成為新趨勢。年輕一代更注重精神滿足與生活品質,推動文旅、寵物、養生等賽道快速增長。這一轉變要求政策與企業在供給端更加注重服務優化與價值回歸。

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表觀點。新華網 發

文旅産業是聯動投資與消費的關鍵領域。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旅游是以人為出發點的過程性消費,具有拉動全社會服務性消費、廣泛吸納就業的重要作用。在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葛磊指出旅游産品兩大增長領域:一是體育旅游,在青山綠水中打造“沒有門檻”的戶外運動項目;二是健康消費,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催生了“新銀發經濟”與“新康養經濟”的崛起。

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羅凱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表觀點。新華網 發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通過對消費産品和服務的智能化改造,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羅凱指出,中國擁有超過11億網民的巨量市場,為AI的創新與落地提供了豐厚土壤。在談及AI應用的未來方向時,羅凱&&,AI應用應聚焦於“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比如在消費側,可通過智能體為消費者提供旅游規劃、購物決策等支持,有效降低消費成本,激發消費潛能。

新華網思客“十五五”專家庫正式啟動。新華網 發

本次會上,新華網思客“十五五”專家庫正式啟動。新華網思客智庫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以來,在北京、廣東、浙江等地連續舉辦新華網思客年會,搭建高端對話&&。年會議題始終緊扣時代脈搏,邀請專家學者就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凝聚共識、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