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那些事”

發表於:2025-10-13 18:09:40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亟需以國內大循環的確定性對衝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關鍵抓手就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資源跨省跨區域暢通流動。“十四五”期間,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單。這背後有哪些舉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何如此重要?

  新一季“以理服人|思客講堂·黨校公開課”第三集上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崔琳,為我們解答。

  今天,我們來到義烏和大家一起聊聊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那些事。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義烏國際商貿城,勉勵商貿城再創新輝煌,為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更大貢獻。義烏憑藉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正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生動縮影。

鳥瞰義烏國際商貿城(無人機照片,2024年9月6日攝)。 新華社發(何錦程攝)

全國統一大市場,為什麼重要?

  一天之內的中國市場會發生什麼?超過1萬列鐵路旅客列車在神州大地穿梭,1200多億元貨物在進行進出口貿易,2.4萬個新設企業萌發而出。一秒之內的中國市場又會發生什麼?近6000個快遞包裹被投送到消費者手中。從“買不着”到“隨時買”,三天內收貨成為常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紅利正在悄然惠及千萬家。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亟需以國內大循環的確定性對衝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關鍵抓手就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資源跨省跨區域暢通流動。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十四五”成績單

  “十四五”期間,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大國經濟內部可循環的優勢,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而不斷凸顯,供需兩端都在為構建更富活力、更有秩序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這是2025年6月30日所拍攝的動車組列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杜懿 攝)

  生産環節上,統一要素市場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顯著。以電力為例,隨着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的發展,國內用電需求不斷提升。如何有效提高電力資源的配置效率,就成為了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十四五”期間,我國初步建成了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2024年市場化交易電量佔到了全社會用電量的63%。就在不久前,涵蓋南方五省區的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連續結算試運行,這標誌着市場電量規模超過英法德三國用電量總和、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電力超市”開門營業。現在,電價由即時供需決定、實時波動,電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了有效靈活配置。未來兩年,我國還將啟動10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實的支撐。

  流通環節上,高標準聯通的統一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社會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掏出手機,一鍵下單,琳瑯滿目的商品便可跨越山海,來到家中。現在,一顆荔枝從嶺南的枝頭到西安的餐桌,只需要24小時。這離不開便捷統一的現代物流體系。“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陸空營運里程相較於“十三五”期間增長超3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約7.5圈,全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七成的建制村每週投遞五次以上,全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過4000億元,國內大循環的流通堵點正在被打破。

  再看消費,“十四五”期間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56.2%。從量上來看,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突破50萬億元,這相當於2011年我國GDP的總量。在結構上,不僅是傳統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消費正在向“新”而行。數字消費、首發經濟、“人工智能+消費”、“IP+消費”等新增長點層出不窮。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需求與供給相得益彰,共同夯實着統一大市場的內需基礎。

全國統一大市場怎麼建?這四個字是關鍵

  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份“十四五”成績單是如何取得的?關鍵還是在於“改革開放”這4個字。

  改革,就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行為越規範,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十四五”期間,市場基礎制度與政府行為尺度逐漸統一。迭代發布了5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清單事項“瘦身”三分之一,“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為企業提供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絲滑”服務。清理4218件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與做法,各地自我封閉的“小循環”正在被國內大循環所取代,切實規範市場監管行政處罰裁量權,劍指類案不同罰、過罰不相當等問題,執法尺度更為統一。

2023年7月25日,在浙江省金華市華東國際聯運港,一輛“義新歐”中歐班列在海關監管下啟程(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胡肖飛 攝)

  開放,則是要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新舉措,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這裡是輻射50多個國家、160多個城市的“義新歐”班列始發處。在這裡,每天中外商品都在不斷地“雙向奔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大循環,而是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通國內國際循環的“任督二脈”。“十四五”期間,外資外貿在“風高浪急”的情況下,逆勢增長。貨物貿易規模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容,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落實,製造業准入限制被取消,自貿試驗區提質擴圍至22個,中國越來越成為跨國公司眼中“確定性的綠洲”。

  展望“十五五”,“五統一、一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必將為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持續貢獻制度紅利,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