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從世界格局看中國承接的大趨勢

發表於:2025-10-09 14:38:42

從世界格局的角度思考兩個關鍵問題

  當前,世界正處於歷史性的變革時期,中國正承接歷史的大趨勢。從2010年開始,中國製造已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在全球佔比達到31.6%,這一趨勢與歷史上英國和美國的經歷相似,1920年之前,英國製造位居全球首位,維持了100多年,1920年起美國製造引領全球90年。我們若能保持這一趨勢90年,直至2100年,那麼,我們需要從世界格局的角度思考如何維持這一趨勢。這要求我們重視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內部問題。為維持80至100年的發展趨勢,深化市場經濟制度與規則改革,完善法治至關重要。同時,我們還要在收入分配與科技創新等領域進行重大改革,逐步使內需和科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擴大內需是有條件的,需要穩定的收入增長、合理的預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也需進一步完善。信心與預期源於法治,我們應該深刻理解這一點,並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主體的平等性與公平競爭原則。只有確立這些基本理念,我們才可能進一步延續現代製造業的競爭力。

  第二,外部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外部需求的重要性。擴大內需固然重要,但絕不意味着外部需求不重要,擴大開放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動力來源。我們要關注外部需求在世界格局中的現狀,尤其是發達國家,因為他們具有極強的購買力。例如,美國佔全球消費需求的28%,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還有歐盟和日本等。然而,今天世界格局的變化使國際貿易規則受到嚴重挑戰。特朗普上&後,對基於世界貿易組織理念的國際貿易規則進行了挑戰。這意味着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構建2.0版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人説世界貿易組織的組織功能不健全,甚至認為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死亡,但我認為,全球經濟增長仍然基於資本、貨物、服務、人才和科技的要素流動。沒有這些要素的自由而有效率的流動,全球經濟不可能有效增長。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得益於這些重要因素的作用。

  因此,我們需要基於未來趨勢思考2.0版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秩序。過高的關稅不是世界經濟的未來,中美兩國以及國際社會需要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相對優化的規則。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其最重要的兩點是要素的自由流動和低關稅,這是國際貿易活動的生命線。雖然新的規則對一些國家可能在關稅方面有某些特殊性,但未來的規則究竟應有什麼新的特徵?我們需要系統、全面地研究。

  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貿關係和規則調整,我們要保持高度的理性,站在未來戰略角度思考這些戰略問題。要保持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好對內和對外的這些重要敏感問題。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正邁向現代化,但我們對現代化的理解有時還不全面。一國的現代化,既內含着經濟的高度發達,更內含着社會的高度文明。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基石,契約精神是現代社會和金融秩序維繫的紐帶,透明度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我們要在各方面對現代化內涵進行深刻思考。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對現代化進行正確的闡釋,讓社會各界深刻地理解包括金融、國際貿易規則等在未來中國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收入提高了,就以為現代化快實現了。我們要站在更廣闊的視野,站在未來發展趨勢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角度,去闡釋經濟學的常識和原理。

金融在一個國家邁向現代化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過去一個時期,中國社會存在對金融的偏見和誤解。不能把中國經濟乃至社會出現的問題歸咎於金融。這實際上是沒有正確理解金融在一個國家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於金融的價值,需要從歷史的長河中觀察經濟發展和金融演變的關係以及金融變革的原因。為什麼金融及其業態、功能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其原因來自於社會需求,來自於經濟結構的調整,來自於科技創新,來自於産業形態的變化。金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隨着實體經濟形態和結構的變化,金融在不斷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全球經濟能有今天,金融的作用很重要,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金融的不斷創新和變革,將是什麼樣的?或許還處在票據交換甚至物物交換的時代。

  幾個世紀以來,金融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後,市場化推動了金融的脫媒和金融的結構性變革。基於市場化的金融脫媒,是金融結構性變革的原動力和邏輯起點。只有金融脫媒,金融業態才能變得如此多樣,功能才能變得更加多元,繼而金融才能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進入21世紀,由於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金融進入到第二次脫媒的時代。如果第一次脫媒是基於市場化,脫的是融資的媒,那麼,第二次脫媒則是基於信息化,脫的是支付的媒。金融的二次脫媒,使得金融的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得原來受制於物理空間約束的金融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在金融的經濟功能基礎上,金融衍生出其重要的社會價值。金融的社會價值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完善的法治是金融存續的基石。金融對法治的要求非常嚴格。法治不完善的社會,金融特別是現代金融難以發展。金融的存續以完善的法治為基石,而法治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元素。金融的進步與發展反哺着社會法治水平的提高。金融的變革可以有效推動國家和社會法治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二,契約精神。契約精神是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社會延伸。難以想象一個法治不完善的國家,社會有高度的契約精神。高度的契約精神一定是以完善的法治、深厚的法治理念和悠久的法治傳統為土壤的。嚴格的契約精神不會憑空出現,而是基於法治社會豐沃的土壤。契約精神是金融秩序維繫的樞紐。大量經濟金融合同官司的出現,是社會契約精神缺失的表現。第三,透明度。公平的邏輯起點是透明度。當所有信息都公開透明時,公平的實現就有了社會基礎。現代金融的生命線是透明度,因為金融交易,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信息交易。透明度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支點。所以,現代金融通過透明度的提高,有助於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正因為如此,金融本質上是社會走向文明的一種力量。(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