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9月7日電(記者周佳苗)智聯工業新圖景,賦能場景新未來。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工業場景融合發展論壇暨新華網思客會”於9月7日在遼寧瀋陽舉行。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張峻屹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他&&,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可以借鑒人體免疫機制構建城市免疫體系,即通過模擬人體對病原體的感知、反應、抵禦與基因傳承等過程,打造具備自感知、自應對、自優化能力的城市治理體系,更好地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圖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張峻屹發表主旨演講
基於人機免疫機制,張峻屹提出了涵蓋“關鍵依賴性原則”“容忍性原則”“強性再生原則”等在內的城市治理九大原則。以“容忍性原則”為例,他強調城市治理體系應具備一定的容錯能力,在設計階段就需要建立風險應對機制。張峻屹指出,人體在患病後可通過免疫調控抑制病情惡化,城市治理體系同樣需要引入緩衝與自適應機制,使其能夠通過持續學習與經驗積累,逐步提升應對複雜挑戰的能力。
在具體實踐方面,張峻屹&&,為了實現交通系統的雙碳目標,可將碳減排治理體系拆解為六大環節,基於免疫系統理念,針對每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張峻屹指出,目前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已超過600萬公里,其閒置空間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産能潛力巨大,亟需探索實現交通系統的能源自洽模式。他認為,未來應進一步探索在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下的交通與能源融合系統的“免疫”機制。比如,如何應對可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性和波動性等問題,以實現交通系統在源網荷儲等全過程的安全、高效、穩定運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網系統的衝擊,避免惡劣天氣下的交通與能源融合系統的運行隱患。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業態,如何安全、高效地融入城市治理體系?張峻屹提出基於城市免疫學的低空經濟關鍵技術與基礎設施的體系化研發建議,包括“軟體”方面的發展建議。比如,構建前置性安全保障機制,加強行業規範與風險防控,將無人機這一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轉化為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力量;建立跨部門協同的監測與應急管理系統,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低空經濟運行全流程、全鏈條的精細化協同管理。
張峻屹指出,未來的城市治理應更加關注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如地下物流系統)、自然災害等多重空間干擾危害的應對機制,以及城市更新背景下治理體系的優化與重構等關鍵領域,深入開展探索與創新實踐。作為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城市免疫學為構建融合健康(Health)、生態(Ecology)、人工智能(AI)、韌性(Resilience)、旅游(Tourism)與嚮往(Yearning)於一體的未來城市新模式——“HEARTY City”(可理解為“以心治城”的理念)提供了堅實支撐。通過推動系統協同與統籌治理,這一理唸有望為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