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共同體與新質生産力有何關聯?這場跨界對話有答案

發表於:2025-07-25 21:43:47

  科創之城,創新潮涌。7月24日,由新華網主辦、新華網思客智庫承辦的“打造科創共同體 共育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思客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在“共創共贏 打造科創共同體”思客對話環節,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打造科創共同體,賦能新質生産力展開深度探討。

圖為思客對話“共創共贏 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現場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什麼要激活傳統産業與消費需求?

  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這三大産業不僅是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更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要陣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迅猛發展,發展新質生産力絕不意味着忽視、放棄傳統産業。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言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強調,要高度重視傳統産業在新質生産力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新質生産力必須實現新技術與産業的深度融合,而當前融合潛力最大的領域恰恰在傳統産業。他説:“以科大訊飛為例,其研發的大模型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也集中在傳統産業領域。此外,數字技術、綠色技術等創新成果在安徽傳統産業改造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方明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言

  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傳統産業形態。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方明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産業的創新實踐。他指出,人工智能對産業的加持作用可以用“降本增效”和“可持續”來概括。以智慧養豬為例,“一個豬舍如果有上千頭豬,AI‘飼養員’可以做到通過每頭豬的‘哼哼聲’判斷這些豬裏哪些是不健康的,並高效、持續地對不正常的樣本進行分析,這些都是傳統農業做不到的。”

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言

  量子信息技術是培育未來産業、構建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國家戰略競爭力的體現。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在技術攻關的實踐探索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任何依賴進口或者拿來主義的發展路徑,終將面臨“卡脖子”的困境。唐世彪指出,“現階段要把關鍵技術做大做強,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雙輪驅動的模式,在先行先試中推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當前發展新質生産力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劉世錦&&,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要瓶頸已從供給端轉向需求端,突出表現為消費市場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有效需求不足。雖然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已趨飽和,但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文化娛樂等消費仍存在巨大缺口。這導致企業即便掌握先進技術也面臨“有産品無市場”的困境,創新投入難以獲得合理回報。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提振消費,保證企業創新的可持續性。

  “從0到1再到N”,科創共同體如何打通創新全鏈條?

  哪産業生態好,哪就出新質生産力。打造高效的科創共同體,是重塑和優化産業生態,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

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言

  近些年,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科技進步越來越呈現出跨界融合創新的態勢。如何真正實現從“單打式創新”到“集群式創新”的轉變?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以低空經濟的發展經驗為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不僅包括技術本身的進步,還涉及基礎設施、安全智聯、政策法規、規範標準、電池電機共性技術組織體系化的創新。”他&&,讓更多主體參與其中,釋放更多共性的製造技術場景,就能利用好方方面面的科創資源,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在思客對話環節發言

  打造更高效的科創共同體,不僅有賴於多個領域科創主體的跨界融合,也在於一個産業鏈條內部的“無縫對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認為,一個産業鏈條既要有“從0到1”的創新,還要有“從1到N”的産業化過程,只有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才能破除科研與生産“兩張皮”的現象,推動分工效率的提升和生産力的躍升。

  推動科創共同體建設,還必須將有效市場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此,地方政府如何發揮更大作用?程羽認為,一是針對一些優質科創主體可能面臨的融資難題,地方政府投融資&&可主動進行預投入;二是針對傳統産業需求與新技術應用之間存在信息差的問題,地方政府可從中“牽線搭橋”,促成科技供給與産業需求的“雙向奔赴”;三是要進一步探索新技術應用以後利潤分配機制的問題。此外,唐世彪還強調了政府在關鍵技術攻關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他&&,類似量子計算這樣的複雜前沿科技,需要從基礎研究做起,需要耗費極多的時間和財力,“政府的長期支持和投入,是克服‘卡脖子’問題的關鍵。”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主持思客對話環節

  近年來,合肥培育出以科大訊飛、國盾量子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形成集群優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安徽合肥科創資源豐富,科創企業眾多,合肥倡導的“和合之美”,正是通過整合各方生産要素,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在科創共同體中,大家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新形勢下科技創新怎樣實現開放合作與自主可控?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深刻演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鍵技術領域的國際博弈加劇。科技創新如何處理好開放合作與自主可控的關係?劉世錦指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市場,內循環具備規模經濟優勢,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科技創新應堅持“以我為主,能開放則開放”的原則,但在關鍵領域必須建立自主可控體系,做好技術備份。

  黃群慧從産業安全角度提出分類解決方案。他將産業安全挑戰歸納為三類:一是“能力缺失型”安全挑戰,需通過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二是“産業外遷型”安全挑戰,建議保留“智能母工廠”確保核心製造能力不流失;三是“韌性不足型”安全挑戰,需建立必要的戰略備份。黃群慧説:“企業走出去是發展常態,但要確保産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可以通過在國內保留核心工廠,同時在海外複製生産的方式,既拓展國際市場,又保障産業安全。”

  “思客對話”是新華網思客智庫打造的思想交流&&,聚焦經濟社會熱點話題與前沿問題,邀請專家學者以對話形式探討創新理念與實踐探索,傳播智庫聲音,回應社會關切,服務公共決策。(記者:孫惠 馬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