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思客講堂·黨校公開課”《理響中國·以理服人|2025中國經濟新脈動》,帶你讀懂2025年經濟工作重點。
房地産市場和金融領域的風險防範與化解,是今年政府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的兩大重要工作。為什麼防範化解房地産市場和金融領域的風險如此重要?如何有效防範化解這兩大風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王鉞對此進行解讀。
房價穩,民心安
新建住宅建築層高要“長個”了,是近期網友熱議的話題。房子“長高”,不僅僅是層高的增加,更是房地産發展模式的創新與升級!從過去的“住宅層高宜為2.8米”到現在的“住宅層高標准將提高到不低於3米”,從“蝸居”到“安居”,再從“安居”到“優居”,住宅標準的提升,是我國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的重要舉措。
其實,房子不僅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房地産市場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定直接關係到整體經濟的平穩運行。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作為“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重要工作之一。為什麼防範化解房地産市場風險這麼重要呢?房子,是老百姓生活的港灣,是家的溫馨所在。房價穩,則民心安;風險控,則生活甜。特別是在我們國家,房子往往被視為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的房價出現了大幅波動,例如在一些城市,房價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翻番,但隨後又出現大幅下跌,房價的大起大落,影響了居民的預期和經濟社會穩定。並且,房地産行業與許多産業息息相關,其上下游産業鏈涵蓋了設計、建材、家電、傢具、裝修等多個領域,所以房地産領域的風險還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近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方面為化解房地産風險做了大量工作,政策效應已在加快顯現。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優化房地産政策,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雲南省昆明市去年年底發布了28條樓市新政策,從用地管理、首付比例、房地産開發品質等各個方面潤物無聲地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讓“居者有其屋”的美好願景,在彩雲之南綻放得更加燦爛。針對爛尾樓問題,各地政府持續打好保交房攻堅戰。截至2024年10月21日,河南已交付保交房項目超26萬套;山東已交付近25萬套。全國各地積極促進房地産市場築底企穩,守護群眾的“安居夢”。
金融活,經濟活
除了化解房地産領域的風險以外,“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也是2025年政府的重點任務之一。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它如同血液般滲透於經濟的每一個角落,滋養着創新與發展的土壤。然而,金融繁榮的背後,也潛藏着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從信貸泡沫到市場波動,從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到非法金融活動,每一項都可能成為觸發危機的導火索。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産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與人民利益,體現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化解風險的三種方式,分別是補充資本金、兼併重組、市場退出。具體來看,補充資本金是通過輸血,讓銀行有了抗風險能力;兼併重組是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市場退出則是優勝劣汰,凈化金融生態的必然選擇,這三招同時發力,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又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意味着金融風險處置工作已邁入主動作為的新階段,不再是被動拆彈,而是主動排雷,機構轉型也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起組團升級。
當前,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風險和挑戰越來越多,我們唯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策劃:車玉明 陳曙光 洪向華 劉加文
執行策劃:肖陽 唐心怡 張曉琴
統籌:王雲霞 楊柳 陳航 楊大志
編導:孫惠
製作:姚遠
設計: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