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外貿頂住壓力,實現了質升量穩的發展,表現優異,遠超市場預期。以人民幣計價,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創年度歷史新高。在外貿“量穩”的同時,我國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品牌出口創歷史新高,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佔比不斷提升。
2025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將持續放緩,國際市場需求增長動力不足,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地區和區域衝突持續演化,各國貿易摩擦數量持續增多,我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但總體來看,我國外貿發展仍具有諸多有利條件,出口韌性強、潛力大的優勢正在持續增強。
一、全球貿易整體處於復蘇進程
國際組織普遍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將保持增長態勢,世界貿易組織(WTO)2024年10月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報告》預測,儘管存在地緣安全、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等問題,全球貨物貿易仍將逐步復蘇,2025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3%,高於2024年的2.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5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3.2%。經合組織(OECD)預計,2025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3.6%。
二、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我國制度優勢顯著、物質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茁壯成長,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數據顯示,1979年至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9%,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的平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高達24.8%。2024年我國GDP首次突破1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0%,不僅明顯高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長水平,也高於美國(2.8%)、歐元區(0.7%)、日本(-0.2%)的預計增速,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我國2025年經濟預期增速上調至4.6%,高於全球3.3%的平均增速。
三、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優勢明顯增強
我國産業規模大,門類齊全,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使得大部分産品在國內就可以實現全産業鏈配套,形成了強大的生産能力、快速響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此外,我國製造業持續迭代升級,創新、優質、有競爭力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不斷涌現,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商品的供應能力不斷提升。
四、我國外貿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一是多元化市場布局拓展外貿發展空間。我國已經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旺盛,成為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2024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佔我國進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東盟等新興市場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率接近六成,拓展了我國外貿發展空間。二是自貿協定制度紅利等賦能外貿發展。自貿協定在降低貿易成本、提升貿易規模、優化貿易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自貿協定的內容和質量不斷豐富提升,關稅減讓、貿易便利化等制度紅利將持續賦能我國外貿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三是外貿新動能發展潛力巨大。發展隨着消費線上化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和服務,跨境電商面臨巨大發展機遇。據初步統計,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增長10.8%。相關機構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商銷售總額將達到7萬億美元,海外線上購物需求將穩步擴大,跨境電商等外貿方式新動能發展潛力巨大。此外,隨着當前國際市場對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新産品需求不斷釋放,符合這些發展趨勢的外貿産品新動能將不斷增強。
五、穩外貿政策將持續為企業保駕護航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外貿發展,持續推動政策&&,不斷優化政策安排,提升政策能級,狠抓政策落實,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為外貿企業保駕護航。針對外貿企業的發展痛點和關注熱點,推動&&了多輪穩外貿綜合政策,以及拓展跨境電商、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等專項措施,幫助外貿企業從想做貿易,到會做貿易。穩外貿政策關注企業痛點、難點、堵點,為外貿企業穩定生産經營、拓展國際市場、深化貿易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2025年,儘管面臨多重風險挑戰,對外貿企業而言,仍是充滿機遇和希望的一年。在諸多有利條件支撐下,我國近70萬家外貿主體仍將繼續發揮能闖敢拼的精神,與更多貿易夥伴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交流,推動外貿保持質升量穩發展趨勢。廣大外貿企業要堅定信心,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抓住國際市場新機遇,努力拓市場、促創新,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