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1月26日電題:洞見發展趨勢 “預”見美好鄉村——新華網寧都思客會一線觀察
新華網 吳亞芬
豐收時節,橙香滿城。一場聚焦鄉村振興,凝聚智慧、碰撞思想的高端智庫活動——新華網寧都思客會恰逢其時,精彩啟幕。
大咖雲集,共話振興。11月24日,知名專家學者、政策制定參與者和企業家等百餘名嘉賓相聚江西寧都縣小布鎮,圍繞“學用千萬工程經驗 探索寧都振興實踐——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主題,以新思路、新路徑共同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攜手探尋鄉村振興的創新之道與典範模式。
11月24日,新華網思客會在江西寧都縣舉行,圖為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見新——理念、觀點、路徑的創新
新質生産力是近兩年的高頻“熱詞”,新華網思客會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探討,具有現實意義。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專業化、建設性、可操作的建議。
鄉村振興,到底要振興什麼?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杜鷹以《關於鄉村振興的幾個問題》為題,分享真知灼見,一開篇,就拋出了“真問題”。從多年“三農”工作經驗和實踐出發,杜鷹給出了視角獨到的“新理念”——鄉村振興的實質,就是要把區別於城市,又是社會發展和進步所必需的功能振興起來。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杜鷹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發
“保障農産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言簡意賅的三個要點,總結出鄉村的獨特稟賦。向深處探尋,杜鷹提出,鄉村振興需打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力、實現農村資源的再開發。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范恒山提出,新質生産力的“新”不是空中樓閣,它基於傳統産業,又超越傳統産業。“尤其在鄉村振興領域,不能盲目追新攀高。”考慮到鄉村資源要素現狀,范恒山&&,鄉村可以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拉長農業的産業鏈,將傳統農業轉化為集生態、綠色、觀光為一體的效率農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范恒山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發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對這一觀點,作了進一步闡釋——“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需要新理念、新技術的賦能,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以寧都縣舉例,在丘陵起伏,有效耕地不多的自然資源條件下,寧都縣因地制宜發展臍橙、蔬菜、茶葉等産業,紅色旅游也做得有聲有色。”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發
張紅宇&&,寧都的多元發展路徑,正是學用千萬工程的具體體現和新質生産力的有效實踐,是值得總結的“寧都經驗”。接下來,寧都還可以圍繞品牌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見質——效率、質量、附加值的提升
村裏的小故事映射着大時代。新華網寧都思客會期間播放的一個視頻短片,吸引了參會嘉賓的注意。
片中,寧都縣90後小夥溫偉清看不慣父輩的“土辦法”,決定引入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種植水稻。高效率的機械耕種方式,讓他嘗到了“甜頭”,陸續購入一台&農機,還與7名農戶註冊成立寧都縣益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為鄉村致富帶頭人和當地響噹噹的“機王”。
溫偉清的致富故事,透露出産業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與會專家重點討論的議題——如何提升鄉村産業的效率、質量和附加值。
11月24日,新華網思客會在江西寧都縣舉行,圖為思客對話現場。新華網發
鄉村振興,産業為基。鄉村産業發展的重點,理應根植於當地的自然、人文“土壤”。恰逢臍橙豐收的季節,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熊濤就從一顆橙子説開去。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熊濤參加思客對話。新華網發
“贛南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這裡的臍橙産業於20世紀70年代起步,幾十年間已經成為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産量世界第三的臍橙主産區。”熊濤説,優良的自然條件孕育出高品質的贛南臍橙,但在深加工領域,仍需發力。巴西出産的橙子80%用於加工,擁有全世界橙漿的定價權。“如何提升贛南臍橙的附加值,掌握價格主動,我認為可以推動一二三産深度融合發展,讓工業帶動種植和農業。”熊濤説。
張紅宇則從工具、技術創新的角度,提出未來農業産業的發展設想。隨着裝備、數字、生物等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農業的效率、質量、産出實現了更大化。比如種植、養殖過程中,通過數字賦能,降低生産成本;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解放生産力,為大規模種植創造先決條件;運用生物、數字等技術,預測疫病、旱澇等變量,及時做好防範,保障産量……張紅宇認為,農業産業的發展還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見未來——宜居、宜業、留得下的鄉村
鄉村振興對於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能夠激發農村經濟的內在活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還能夠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面對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寧都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力“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力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此次新華網思客會舉辦地——寧都縣小布鎮,是該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典型縮影。
航拍寧都縣小布鎮,風景秀麗,宜居宜游。新華網發
近年來,小布鎮充分發揮山地林業基礎優勢,大力發展茶葉、油茶、有機果蔬産業,荒山成為“聚寶盆”;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紅色舊址資源,開發“紅培、紅研、紅游”精品課程和路線,村莊成為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鄉村數字化、景區數字化建設,群眾生活更便捷、更舒適。如今的小布鎮,紅色基因更加鮮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鄉村顏值更加亮麗、居民生活更加富裕。
寧都縣委副書記、縣長何國傑(右二)為寧都高質量發展人才顧問頒發聘書。新華網發
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新華網思客會發揮溝通地方與國家高端智庫人才的橋梁作用,推動人才和鄉村的“雙向奔赴”。當日,國家富硒農産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主任程水源、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熊濤,以及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會長、南昌大學江西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細嘉,被聘為寧都高質量發展人才顧問。未來,寧都縣將攜手這三位專家,為相關産業發展把脈問診,鄉村振興的更多願景,將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匯聚多方智慧,聆聽前沿觀點,“預”見美好鄉村。贛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黃蓬勃説:“鄉村振興,潛力巨大。此次思客會的召開對我們洞察發展趨勢、搶抓政策機遇,更好地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