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用千萬工程經驗 探索寧都振興實踐——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華網鄉村振興思客會24日在江西寧都舉行。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張紅宇&&,以新質生産力引領鄉村産業發展,要以創新為主導,在培養新理念、新手段、新從業者和新發展模式的前提下,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産業升級、産業優化,形成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和生態體系,從而為鄉村産業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張紅宇發表演講
新質生産力是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張紅宇認為,以新質生産力引領鄉村産業發展,首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賦能農業産出,減少對自然的天賦依賴;其次,要綜合運用綠色技術、數字技術、裝備技術、生物技術等創新工具手段,通過數字賦能,降低農業生産成本;第三,重視培育新從業者,通過吸引工匠型人才、創新型人才、複合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賦能鄉村振興,為鄉村産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第四,培育新型生産方式,以龍頭企業組織農民、帶動農民、發展農民,改變“大國小農”現狀,通過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組織+農戶等多種模式加快形成“大國大農”格局。
張紅宇&&,未來鄉村産業發展,要立足國情、省情、市情和縣情,秉承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第一,重視理念創新,在堅持“大農業觀”的前提下,推動農地結合、農文結合、農工結合;第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挖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産業的巨大潛力;第三,積極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提升産業韌性,推動農業從單一的物質産出轉向物質産出與非物質産出相結合;第四,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擦亮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第五,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