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新華網、新華社山西分社主辦的新華網思客雲丘山年會在山西省臨汾市雲丘山舉辦。本次年會以“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塑造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為主題,來自政産學研領域的200多名參會人員,圍繞推動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重要議題展開跨界研討。
周樹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如果説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讓中國趕上時代改變命運,那麼今天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我們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抓手。
朱光耀:財政部原副部長
數字的産業化和産業的數字化使得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的融合度不斷地加深。我們要抓住數字經濟的機遇解決中國發展關鍵基礎設施的問題。
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中國的單邊開放政策將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中國需要更大力度地實施單邊開放措施,這不僅是應對當前複雜世界局勢,贏得經濟發展主動的需要,也是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的客觀要求。
魏楚: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
民營經濟具有創新性強、靈活性高、市場響應快的特徵,這與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內在要求高度一致。民營經濟在培育新質生産力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
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中國經濟具有巨大增長潛力,正處於蓄力待發階段。要發揮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通過政府大規模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力度。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黑悟空”帶來潑天的流量,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元素巧妙融入現代數字經濟,證明文化也可以成為重要的生産力。它既是經濟發展的手段,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更應該成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時代獨具魅力的表達方式。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
中國的活力源自改革和開放釋放出的巨大紅利。新的經濟活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在消費、投資還是創新發展領域,中國經濟的動力和潛力都是無窮的。
閔萬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數字化工程服務中心主任、神思電子首席科學家
目前數字化發展存在三座孤島——數據、算力、算法,若能理順三者關係,實現打通和融合,就能取得人工智能的突破,尤其是産業的突破,這是我們數智化賦能産業轉型升級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盤和林: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輸都變得異常迅速和方便。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將推動新一次科技革命,未來“數據+AI”的範式將取代我們原來的經驗和理論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