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哥讀詩】長城摩崖

發表於:2024-09-24 10:39:46

e93e08ec3d19e88b460e9e6f5abc4b3

前文中提到康熙皇帝認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且長城延袤數千里,養兵幾何,方能分守?”康熙的這種思想,早在唐朝就有不少有識之士提出過。七絕聖手王昌齡就有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唐朝還有位詩人崔湜就在自己的詩中更明確指出“但使將軍能百戰,不須天子築長城”。當然,持這種觀點的詩人,也不止王崔二人——

長城

唐·朱慶餘

秦帝防胡虜,

關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

四海盡為家。

往事乾坤在,

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

猶自哭風沙。

 

長城

唐·羅鄴

當時無德禦乾坤,

廣築徒勞萬古存。

謾役生民防極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璣旋見陪陵寢,

社稷何曾保子孫。

降虜至今猶自説,

冤聲夜夜傍城根。

 

長城

唐·蘇拯

嬴氏設防胡,

烝沙築冤壘。

蒙公取勳名,

豈算生民死。

運畚力不禁,

碎身砂磧裏。

黔黎欲半空,

長城舂未已。

皇天潛鼓怒,

力化一女子。

遂使萬雉崩,

不盡數行淚。

自古進身者,

本非陷物致。

當時文德修,

不到三世地。

蘇拯此詩,充滿了對底層修築長城的“生民”的同情。修築長城,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徵調苦力無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唐朝劉禹錫就有詩: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唐朝詩人汪遵的詩説得更直接: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南鄰北裏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咏長城有詩詞,更多的還是對連年征戰、生靈涂炭的同情。但是這些詩詞,是不能作為歌功頌德之作勒石刻碑立於長城的。長城上能見到的,都是那些所謂的豪邁大氣之作。

長城上除了這些牌篇詩詞刻石,還有別一種文化記憶——摩崖石刻。這些摩崖石刻因為受地形、地勢等限制,一般很少能把一首詩詞完整刻下來的,大多都精煉成一個字到幾個字不等。黃花城長城的山體上,就有一米多高的“金湯”二字,現在還被人描紅,成為一個網紅打卡地。

北京附近有一條長城摩崖集中的山溝——懷柔北溝,位於現在非常著名的長城箭扣北京結天梯的西南。據史記,此溝是京城上九孔樓的古道,原有十處摩崖石刻。

盛夏,您驅車下得京承高速,進入寬溝,陣陣栗香撲鼻而來,神情頓爽,一掃剛才城裏的悶熱與煩躁。如果時逢朝陽已經升起,晨霧中會浸潤着板栗的芬芳。懷柔,不愧是板栗之都。寬溝這有一條山谷因為種滿了板栗,初夏板栗花開芬芳四溢,人們稱這為栗香谷。其實,整個九渡河谷就是一條長長的栗香谷啊。

453ecaf81fd3b3474979fbead726ce2

在這醉人的栗香中,您穿寬溝、過渤海,來到了沙峪的北溝村。北溝,名副其實,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北邊有一條山溝直通長城。其貌不揚的小村,其貌不揚的山溝,這裡原來也是一條繁華的官道。北溝村原名擦石口村,因北面長城擦石口關而命名。據説擦石口是因為溝內經常山洪直下,洪水席捲着山石將溝內的巨石打磨得光滑錚亮,因而得名。現在的北京,水以稀為貴,再也看不到那種氣勢恢宏的山洪了,不過溝裏的泉水卻是長年不斷,於是北溝村又改名為龍泉村了。

bada37d7f3f85250476310f610e0b65

秦皇舊址

黃鶴遠去,名樓猶存。官道早廢,官文猶存。根據現存於沙峪東大樓北側的長城碑文記載: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在修築擦石口一段長65丈的長城時,由當年農曆二月二十日開始,到四月初八完成,共動用軍工3000人,用50天的艱苦勞動完成。也就是每修一米城墻,要用約700個工日,工程之浩大,可見一斑。至於如何把巨大的石條運送到高聳入雲、直插霄漢“一個碌碡要滾三天”的高山之頂,今天的我們仍感到不可思議。

d36b92ecd7f1d5f63369b560511c031

觀瀾

當然,驢友們惦記北溝,倒不是因為這一座碑文,而是因為這裡有萬里長城唯一的一處集中摩崖石刻。何謂摩崖石刻?摩崖者,在懸崖石壁上作業;石刻者,在石頭上雕刻。所以,摩崖石刻就是在天然山石上進行雕刻。據資料記載,北溝溝內有十處明萬曆年間刻字,分佈在長約3公里的山溝裏。石刻文字是刻在自然山石上的,均為陰文,蒼勁有力。據分析,是明代朝廷官員多次視察邊關時題寫的。

bcaad472cedfc20469519c672a6c5db

天限華夷

在溝口第一處是橫幅字為“警心慎轡”,右首有豎刻的“辛丑”兩個小字。第二處進溝約半公里處,東山坡上有豎刻“觀瀾”兩個大字,在其左邊刻有“懷(野)”兩個小字。再往裏走,路西有兩處石刻,一處為橫刻的“秦皇舊址”四個大字,旁有“李逢時書”四個小字;稍北一巨石上豎刻“秦皇舊址”四個大字。第五處豎刻“亟關遜險”四個大字。第六處豎刻“名關”兩個大字,在其左下方刻有“少山”兩個小字。第七處橫刻“仰視觀天”四字並落款,現已非常模糊。第八處豎刻“天限華夷”四個大字,左邊有“懷野 ”兩個小字。第九處橫刻“蒼岩翠柏 ”四個大字,在其右首有豎刻“萬曆壬寅春”五個小字,在其左下角有豎刻的“李逢時書 ”四個小字 。第十處是“如堆”二字,偏左有“少山”兩小字。現在第一處已不存在,其餘九處除個別字模糊外,其餘保存完好。

懷野,即李純樸,字文伯,明代四川定遠縣(今武勝縣)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醜科進士,選刑部主事,以才調戶部,監通州,擢廣西道御史。李家一門三代進士,除李純樸外,其祖父李咏為正統乙醜進士,其父李邦表為嘉靖丙戌進士,一時傳為美談。他屬於朝廷中是“鷹派”人物代表。李純樸到廣西巡察時,有污跡的官員懾於他的威望,聞風辭官而去。他懲治貪官污吏,興辦了許多對人民有利的事。李純樸還與督學胡盧山一起講授性理學,引導藝術、文學人士形成良好新風。李逢時,字化甫,明嘉靖十九年(1540)科舉人,二十三年(1544)考中進士,選授湖廣道(今湖北、湖南)監察御史,政績卓著,名聲顯露。歷史上號“少山”的有幾位,但似乎與本摩崖&&不上。到底是誰,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0e69c2362ea85eb2167fa5cf885d8df

亟關遜險

7a67ebbe8d4301ed5a8a4f64a8f3499

仰視觀天

進得溝來,溝裏的晨霧中,另一種清香又會讓您為之一震。循着這種清香,您向長城北京結發起了衝擊。此刻,您要特別注意搜索兩壁,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一處石刻。由於經年的風雨,刻在兩邊石壁上的文字非常模糊,如果不仔細辯認,很難發現。即使這樣,您要能找到五六處,那也算是獨具慧眼了!

您在穿越叢叢密灌、爬越道道山梁後,會終於來到長城!這是位於莊戶和北溝之間的長城。登上長城四週望去,周圍的山上,開滿了丁香花,您在溝裏聞到的芳香,就是這些丁香花發出的。在海拔850米的山樑上,長城如一位青春少女在丁香叢中翩翩起舞。這一叢叢丁香,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名字——暴馬丁香。

77d9a2c4170bccad537fa5a3c79b1b3

長城如一位青春少女在丁香叢中翩翩起舞

249b10ca63d95e29417ee56117dc444

醉人的丁香

e72b34531d9567656cb2859807562c8

小北京結

這段長城保護得比較好,兩邊的垛口基本沒有破壞,但甬道內長滿了一些樹木,以杏、桃為多,如果向西登上一座敵樓,很明顯能看到兩個“北京結”:

東邊的大北京結,就是驢友們常説的箭扣北京結。長城在這裡三城合一,一道向東往慕田峪到山海關,一道經您腳下的長城向黃花城一路西去,另一道經九眼樓、火焰山向北而去。

西邊的小北京結,就是這道東西向的長城。在西邊814高地又向南延伸出一段長約兩公里的小長城,這段長城到北溝的懸崖邊即止住了,所以當地人又稱這道長城為“耷拉邊”,意即長城在這裡耷拉了一隻小耳朵!(作者:玉平 半鐵)

6edeaf44a5322781ec0c64b678cdd66

耷拉邊

ce36a1d48f7bddbec9468b3880c09ba

高聳入雲的斷崖

618e4afa81a5408540e75905e70a960

在1009高地的北京結

IMG_256

北京結上的迎客松,不知何時被何人所毀,成了驢友們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