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觀察丨加徵關稅:美政黨“通往保護主義深淵的競賽”

發表于:2024-05-21 14:28:00

這是5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總統拜登。新華社發(亞倫攝)

  近期,美方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等涉及約18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進一步加徵關稅。美國再度對華挑起“關稅戰”意欲何為?美政客的“關稅癮”將給全球多邊經貿帶來哪些嚴重後果?

 

戲碼重演:競爭不過就徵稅打壓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所謂的“301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企圖遏制中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發展。多年過去,這場貿易霸淩既沒有消解美國的貿易逆差,也沒能如願實現制造業回流。

  這次拜登政府在持續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論”之後,對華發起新一輪“關稅戰”,其中,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太陽能電池關稅從25%提高到50%,鋰離子電池從7.5%提高到25%。可見,此輪徵稅將矛頭指向了美國關注的戰略性領域,尤其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三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認為,無論是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論”,還是再次對華加徵高額關稅,美國的核心目標都是以此打壓、削弱中國的産業競爭力,進而尋求産業鏈供應鏈的“去中國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指出,拜登政府新一輪對華加徵關稅實際上是六年前特朗普政府301關稅政策的進一步延續,企圖一步步擠壓中國的新能源産業鏈,進而達到打壓中國新興産業,為自己爭奪更多新能源産業份額的目的。

 

選票優先:“關稅牌”成大選政治工具

  事實上,美國並非中國新能源産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以電動汽車為例,數據顯示,面對美方的多重限制,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電動汽車的數量僅一萬多輛,今年一季度降至不足2000輛。在這種情況下,將關稅從25%提高至100%,並無實際意義。那美國這麼做是為什麼?

  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近期一項民調顯示,特朗普在以汽車産業著稱的密歇根州等五個關鍵州的選民支援率均領先于拜登。拜登近期的“變臉”自然是受到了上述不利局面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認為,拜登14日宣布的關稅計劃儼然就是一件討好競選關鍵州選民的“定制産品”。

  而在美國白宮提出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後,特朗普隨即表示,他會將關稅提高到200%。兩黨候選人相繼表態,將這場“政治秀”推向高潮。

  這不是美政黨第一次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早在2019年,拜登發文批評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推行的對華301關稅政策是對美國農民、工人和消費者的不負責任,而今他卻發文稱自己推行的此輪徵稅是為了美國的城鎮和工人利益。這種“拜登反對拜登”的“自我打臉”,恰恰暴露了美國政黨將關稅作為“禍水東引”、贏得選票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國智庫凱托學會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撰文指出的,拜登政府的新關稅政策是其與競選對手特朗普進行的一場“通往保護主義深淵的競賽”。

 

百姓靠邊:貿易戰傷害民眾和美企利益

  通過豎起更高的關稅壁壘,打壓他國以實現振興本國産業的目的,這“如意算盤”能打響嗎?事實上,當今世界不是封閉的世界,揮舞“關稅大棒”必然會反噬自身。

  回顧歷史,美國從2018年由自己挑起的那場對華貿易戰中得到了什麼?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普通家庭和廣大消費者利益的重大傷害。加徵關稅致使美國國內相關商品漲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過去四年,美國食品雜貨價格上漲了25%。據穆迪公司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徵對華301關稅92%的成本,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因此增加開支1300美元。高物價加劇美國社會通脹壓力,甚至將通脹輸出到了歐洲。

  美國産業界也為此買單。關稅擾亂企業供應鏈,提高了美國企業的生産成本。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進口商通過採取降低銷售商利潤率和提高消費者或下遊買家價格的組合措施,消化了這些關稅的成本”。劉英表示,2018年美國對中國的鋼鋁産品加徵5-25%不等的額外關稅,多年過去,此舉並沒有提升美國相關産業的競爭力,既沒有幫助美國實現再工業化,也沒有實現其産業鏈供應鏈的近岸化和友岸化的目標。而這些關稅卻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近20萬個就業崗位和0.25%的國內生産總值。

  事實證明,對華築起關稅壁壘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內病外治”還將加重美國自身的“病情”,到頭來買單的是美國消費者,吃虧的是美國企業。

 

鬥則俱傷:濫用保護主義損害全球貿易

  放眼全球,美政客的“關稅癮”不僅幹擾了中美兩國的正常貿易,還增加了世界貿易的成本,攪亂多邊經貿體係。

  從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規則的301條款,到《通脹削減法案》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美國通過一係列法案將正常的經貿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給全球貿易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蘇慶義表示,美國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是對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挑戰,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非常負面的示范效應。

  美國此舉還會使産業鏈供應鏈上的各國企業受損。得益于完備的工業體係、巨大的市場空間等優勢,中國已成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在中國不僅有大量的美國企業,還有來自德國、韓國、日本等國的企業在華生産它們的産品。劉英認為,美國強行對華加徵關稅將造成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半成品、中間産品,甚至終端産品的加價,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由産業鏈供應鏈上的各國企業承擔。

  歷史已反覆證明,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日前,德國總理朔爾茨表態,“保護主義最終只會讓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我們需要的是自由的全球貿易”。因此,與其設置壁壘,不如直面挑戰,公平競爭,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策劃:車玉明 劉加文

監制:劉娟 唐心怡

編輯:馬宇聰 楊柳

統籌:崔祎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