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哥讀詩】軍旗在這裡升起

發表於:2024-05-21 17:07:43

西江月·秋收起義

毛澤東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

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

霹靂一聲暴動

  一、軍叫工農革命——工農革命軍的誕生

  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這首《西江月》,開篇就告訴我們秋收起義的部隊“軍叫工農革命”。那麼工農革命軍是什麼時候正式成立的呢?

  百年前,1924至1927年是國民黨與共産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共産黨將自己的軍隊編入國民黨軍隊中,組成“國民革命軍”。兩黨合作最終目的是要清除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合作初期,兩黨披荊斬棘,銳意進取,基本肅清了軍閥勢力。而後1927年4月,國民黨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和先進的民主人士。第一次國共合作最終破裂。

  大革命失敗後,為挽救中國革命,中國共産黨人進行自身的反思,經過商量後,決定借鑒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建立自己的軍隊,進行武裝鬥爭。於是,決定舉行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後,革命形勢更加惡劣,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在武漢緊急召開會議,即“八七”會議,決定在秋收時節,組織湘鄂粵贛4省農民暴動。8月12日,此前從未開展過軍事工作的毛澤東臨危受命,任中國共産黨前敵委員會書記。於是,他秘密回到長沙,開始組織領導秋收起義工作。

  南昌起義時部隊番號仍是沿用國民黨左派的番號,稱國民革命軍。秋收起義一開始,前委決定起義部隊的名稱“鄉村用農民革命軍,城市用工人革命軍名義,簡稱農軍、工軍,合稱工農革命軍”。

  起義部隊在江西修水整訓後,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它由原來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和駐紮銅鼓的瀏陽工農義勇隊組成。師部駐修水縣商會。

  據老紅軍何長工回憶:“起義前夕,師部在修水的山口主持召開了一個‘山口會議’。參加這次會議有師的領導,還有一、三團營以上的幹部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整編會,會議決定將原警衛團的一個營由伍中豪同志率領充實第三團,加強第三團的基層領導。”山口鎮原著居民魏信品老人回憶:“我28歲時,正是丁卯年,在萬壽宮(即山口會議地址)下隔壁福和鋪當店員,見萬壽宮門口上方用紅紙寫了四個簸箕大字‘世界大同’,還扎了柏樹牌坊,萬壽宮中用紅紙貼了一幅橫聯叫‘工農革命軍建軍編師慶祝大會’”另一位楊祖泳老人回憶:“中秋節前山口來了部隊,借我家桌子寫標語,標語內容大概記得幾句,有‘熱烈慶祝工農革命軍成立’”

  由此可見,中國工農革命軍是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修水整訓時正式成立的。山口會議的召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何長工1958年9月5日在解放軍總直機關馬列主義業餘大學作報告時説:“這樣,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就成立起來了。在中國,在東方,就有了紅旗和白旗的對立,有了紅軍和白軍的對立,在後來有了紅色革命根據地和白色政權的對立,這就是修水整編的意義。”

  二、旗號鐮刀斧頭——軍旗的誕生

  山口會議前,8月20日,毛澤東即以湖南省委的名義,向中央提出“國民黨的旗子已經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産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秋收起義應高高打出共産黨的旗子。”

  9月初,前委把設計軍旗的任務交給了起義軍的第一團。這個團就是原第二方面軍警衛團,連、排以上幹部中有三分之一是共産黨員。團部的參謀處處長陳樹華、參謀何長工和副官楊立三接受了設計軍旗的具體任務。接受設計軍旗任務後,他們在修水縣商會東廂房一張寬大的八仙桌上,通宵達旦地幹起來。

  何長工年方27歲,曾留學法國。他説:“我見過蘇聯紅軍的旗子,那上面有五角星、交叉在一起的鐮刀斧頭。”三人討論後一致認為,五角星代表共産黨,斧頭鐮刀加在一起代表工農,紅色旗面代表革命和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於是,陳樹華立即到當地一家裁縫店借來硬紙、剪刀、尺子和畫線用的粉包,找來紅布、白布,動手製作起樣旗來。

  他們用布剪好鐮刀斧頭和五角星的圖案,放在整面大紅布的中央。然後,另剪一方長條白布,描出旗桿套的位置,再由楊立三從上到下工工整整地寫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部隊番號。最後,他們將這方長條白布,粘貼在整面大紅布左部。一面莊重、神聖、鮮艷,凝聚着工農革命意義的軍旗就這樣誕生了。

  軍旗樣式確定後,師部決定立即批量趕制。裁縫出身的班長張令彬購買了布匹,縣總工會委員長徐光華請來了縣城幾乎所有的裁縫以及會針線的婦女,大家在縣城的一家祠堂里加班加點,用了不到一週時間,將100面軍旗趕制出來。

  9月9日清晨,秋收起義誓師大會在修水縣城紫花墩舉行,誓師部隊授旗、鳴槍,整個誓師儀式熱烈、莊重。中國共産黨的第一面軍旗,就這樣從山城修水縣高高打出來了。

  現在,製作第一面軍旗的地方——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鳳巘書院,被修水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霹靂一聲暴動——星星之火可以燎燃

  湘贛邊秋收起義爆發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分三路向長沙發起進攻。但因敵我力量相差懸殊,起義軍遭受了重大損失:總指揮盧德銘(南下途中)、第三團黨代表徐麒等犧牲,第一團團長鐘文璋、第二團團長王興亞、黨代表張明山等脫隊。師長余灑度、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等部分官兵對革命悲觀失望,情緒低落。還有少數人認為革命已經失敗,竟不辭而別,甚至背叛革命。起義部隊由最初的5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9月19日,各路起義軍餘部在瀏陽縣文家市會合,毛澤東做出了向井岡山地區進軍的英明決策。

  9月29日,工農革命軍進駐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毛澤東通過中共寧岡縣委了解了湘贛邊界各縣的情況後,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將秋收起義部隊縮編為一個團,改稱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兩個營七個連。同時,在部隊中建立各級黨組織,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立黨小組,營團建黨委,連以上部隊設黨代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三灣改編,從組織體制、部隊機制上確立了中國共産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到井岡山,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開闢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此時,毛澤東得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從粵北轉戰至湘南,便派何長工去請朱德、陳毅上井岡山。經過兩個多月艱難曲折的奔波,何長工終於找到了朱德、陳毅。朱德從他的口中得知毛澤東已經在井岡山建立了根據地,很高興地告訴何長工,他們也已經派出毛澤覃去找毛澤東了。何長工聽後激動不已,原來朱德也在尋找毛澤東,真可謂英雄所見啊。

1928年4月底,朱、毛兩軍在江西寧岡縣礱市勝利會師。毛澤東破天荒地挎上駁殼槍,詼諧地説了一句“背上駁殼槍,師長見軍長”。當時還是一名小班長的粟裕在後來的《激流歸大海》中寫道:“兩支鐵流匯合到了一起,從此形成紅軍主力,使我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的大旗舉得更高更牢。”會師後,兩支隊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成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書記。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大軍,進攻江西蘇區。10月28日,江西省主席魯滌平就任總司令。11月2日,他率七個師一個旅兵分三路,以“長驅直入、分進合擊”戰術進攻贛南。紅軍則採取“誘敵深入”方針,依靠人民支援,選擇有利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於運動之中。國民黨軍隊先是在濃霧裏進行了一番自相殘殺,又落入了紅軍的包圍之中。激戰七小時,紅軍全殲第18師一個師部兩個旅近萬人,並在一個土坑裏活捉了國民黨第一縱隊司令張輝瓚。1931年1月3日,紅軍又攻擊敵五十師,殲敵3000多人。第一次反“圍剿”以敵人紛紛潰逃勝利結束。

群眾“紅軍活捉張輝瓚”這句話讓毛澤東詩興大發,他當即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的上闕: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這首詞定格了一個被朱德讚譽為“紅軍史上破天荒的勝利”歷史畫面。

  在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的兩個多月,國民黨軍發動第二次“圍剿”之時,毛澤東繼續完成了這首詞的下闋: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歷史往往有驚人相似的一幕。北宋名臣范仲淹當年在延州(今延安)抗擊西夏時,也使用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戰術,並且也填有一首《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徵夫淚

一位是人民政黨的領導,一位是封建官僚的重臣,不同的政治屬性,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不同的兩首《漁家傲》,也代表了迵然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氣概。

從秋收起義前《西江月》中的“個個同仇”,到第一次反“圍剿”勝利《漁家傲》中的“齊聲喚”“同心幹”,毛澤東主席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農群眾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黨的根本路線。(譚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