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觀察丨不止于娛樂,微短劇也可以有新思路

發表于:2024-05-11 15:21:06

  近年來,微短劇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各大短視頻平臺都刮起一股微短劇熱潮。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元。

  微短劇作為當下的流量密碼,不僅受到網民廣泛關注,也吸引政府部門、廣電媒體等機構紛紛入場。實際上,已有不少官方號和政務號通過“微短劇+”的創意産品收獲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微短劇+科普”,詼諧幽默很上頭

  早在2021年,國家反詐中心就推出反詐武俠係列微短劇,短劇分別用武俠風和動畫風揭露詐騙分子的種種“套路”,上線不久,視頻在B站平臺播放量超280萬。係列微短劇的播出,不僅提升了公眾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意識,同時還增強了公眾對反詐工作的信任和支援。

  今年4月,湖南交警發布係列短視頻《重生之我在爽文短劇裏當交警》,在看似誇張的戀愛劇情中穿插交警講解交通知識。這一做法為觀眾帶來全新的科普體驗,網友留言表示,“官方整活,強的可怕”。

  近期,深圳衛健委發布的微短劇,視頻通過詼諧有趣的演繹方式,科普白血病不能獻血、惡性黑色素瘤要盡早治療等多個醫學知識點。目前,該短劇在微博平臺播放量已超百萬。

  這種官方“微短劇+科普”的方式生動且權威,既保留微短劇的“爽感”特質,又傳播實用的科普知識,比起單純的説教更讓人印象深刻。

“微短劇+文旅”,新賽道大有可為

  不僅“微短劇+科普”頻頻出圈,“微短劇+文旅”的作品近年來也屢登話題熱榜。

  2023年,一部現象級爆款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刷新了人們對微短劇的認知。它用擬人化的方式講述“國寶回家”的故事,將國風玄幻與現實題材相融合,迅速火爆全網。微短劇上線僅兩集,B站每集視頻播放量達500萬+,展示出微短劇在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極大潛力。

  微短劇相對于短視頻,故事承載力和創作空間更廣闊,更容易滿足深度的文旅傳播需求。許多地方文旅部門、微短劇制作方已看到這個賽道的巨大潛力,開始打造全新的文旅宣傳模式。福建省廣播電視局、芒果TV共同打造的《我等海風擁抱你》巧妙地融入福建泉州的美景與民俗文化,重慶市文旅委推出的係列微短劇《溫度》展示重慶溫泉的獨特魅力,讓不少觀眾心向往之。

  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提出2024年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並為此制定了8大要求。

  “創作計劃”提出,微短劇可以結合各地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取材非遺項目、圍繞文物項目、聚焦鄉村振興……這些要求不僅涵蓋了文旅行業中産業佔比較大、傳播需求較多的板塊,更為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2024新春檔精品網絡微短劇首批推介項目,《飛揚的青春》在春節期間上線,在這部作品的帶動下,曹村鎮多家民宿處于“爆單”狀態,周邊餐飲一桌難求。微短劇上映期間,全域遊客累計接待近2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超30%。

  同期,宜昌交旅集團運營的三遊洞景區所拍攝的景區微短劇《梵妖記》全網上線,春節七天,微短劇全平臺播放量突破24.5萬。三遊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61%,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249.16%。登上抖音宜昌自然景觀熱銷榜第3名,宜昌景點人氣榜第4名。

  借助“微短劇+文旅”的傳播,更多人尋找劇中的旅遊目的地,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旅遊模式。由此可見,從政策層面的引導,到企業平臺、地方文旅的創作實踐,微短劇不僅是影視娛樂的新賽道,也能成為促進文旅消費的重要推廣力量。

規范發展,讓高流量走向高品質

  據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在國家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資訊備案係統”中通過登記並進行上線備案的微短劇共557部、12630集,較2022年增長一倍以上。

  重點網絡微短劇上線量翻倍,微短劇用戶黏性快速增長的同時,用戶付費行為也在增加。調查數據顯示,四成用戶經常看、三成用戶曾為微短劇付費。

  微短劇行業在收割了“滔天”流量,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微短劇創作者只圖“爽感”舍棄“質感”,一些題材獵奇、情節暴力、價值觀扭曲的作品佔據部分市場份額。

  如何規范微短劇發展,讓微短劇的大流量轉為正能量?官方數據顯示,從2023年3月至11月底,國家廣電總局督導多個平臺清理有害網絡微短劇35萬余集(條)。據報道,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積極搭建起微短劇創作生産全鏈條管理框架,要求網絡微短劇敘事上要“微言大義”、管理上要“防微杜漸”。自2024年6月1日開始,網絡視聽平臺、小程式等播出或引流推送的所有微短劇均需持有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或者平臺相應的上線備案號。

  在完善監管的同時,多地政府推出扶持政策,鼓勵微短劇與時代同向、與人民同心、與創新同行,積極推動網絡微短劇從野蠻生長的1.0階段,轉型為主流化、精品化的2.0階段。

  當前,微短劇行業的供給側正在發生變化,微短劇的創作與制作將迎來新的迭代升級。一方面,從內容上看,精品化轉型是規范化發展、精細化運營下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從生態上看,未來“微短劇+”的模式將涌現出更多可能性,成為不少行業的探索方向。隨著“微短劇+科普”“微短劇+文旅”等高品質作品的不斷涌現,微短劇將不再局限于娛樂領域,而會走向更多元化、更公益的領域。一場屬于微短劇的變革正在悄悄開始。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編輯:李然 杜佳蕙(實習)

  設計:王亞婧

  校對:周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