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産力促高品質發展,加快推動産業鏈現代化進程

發表于:2024-03-25 14:03:45

  産業鏈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係的重要內容,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係建設,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明確了産業鏈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一、新階段:我國産業鏈面臨著更高的發展要求

  我國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全部工業門類,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工業技術支撐體係,産業規模和配套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比較優勢,深化與發達國家和企業的合作關係,成功嵌入了全球産業鏈,在全球産業分工體係和供應鏈體係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也進一步夯實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調整和變化,各國內向化趨勢增強,尤其在疫情衝擊下,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出現了局部斷裂的現象,對我國國內經濟迴圈産生了一定影響。基于我國在改革開放中積累的顯著的資源優勢,我國適時提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無論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還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其關鍵方向都是構築産業發展新優勢,並著力提升我國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勢和影響力。當前,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産業基礎能力發展相對欠缺,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産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依舊存在,産業鏈地區同質化競爭依然突出,高品質、高復雜性、高附加值産品供給能力不足等。我們需要從長遠眼光來審視如何在保障安全與提高效率之間探索産平衡,著重提升産業鏈的穩固性和應對衝擊的能力,打造穩定安全、高效有彈性且持續發展的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我國産業攀升至全球價值鏈的更高端位置。

  二、新命題:新質生産力是推動産業鏈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當前,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並有效支撐現代化産業和高品質新格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命題。新質生産力通過整合使用優質和新型生産要素,以創新驅動、結構優化、協同和開放共贏等多重機制共同賦能産業鏈的發展不僅將重塑産業鏈格局,更引領著産業體係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從創新驅動和結構優化的角度看,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形成具有先導性和引領性的新質生産力,是推動産業鏈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所在。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産力質態,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涵蓋了商業模式、組織管理等全方位的創新實踐。這些創新元素不僅顯著提升了産業的全要素生産率,更引領了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具有極強的創新型、通用性、滲透性和協同性,能深刻影響各類生産要素,為實體經濟拓展新增長點、開辟新發展空間。其次,在自主安全和開放共贏層面,新質生産力成為産業體係穩固發展的堅實保障。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新質生産力通過技術革新和産業鏈優化,破解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和矛盾,增強産業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為産業體係的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企業也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體係,進而具備高端連結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準。

  三、新躍升:以“新質”促“高質”加快推動産業鏈現代化

  産業鏈現代化的進程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不僅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與短板補齊,關注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增值,增強産業發展接續性和競爭力,還應關注上下遊企業協作分工“構鏈”,關注數智賦能實現産業“暢鏈”,以及空間鏈區域布局的集聚與協調發展,依托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和發展,為推進産業鏈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

  1、創新引領、強基韌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的根本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把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引領産業鏈現代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努力實現原始創新重大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係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瞄準關鍵核心領域産業鏈堵點難點,加速應用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強鏈補鏈,集中科技資源在優勢産業領域缺項環節進行重點攻關。構建橫向協同、縱向打通的産業創新體係,在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兩端發力,形成以場景帶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和産業培育的新模式。

  2、數智融合、雙向賦能,做強産業鏈現代化升級“關鍵增量”

  以數字經濟為核心載體的新質生産力對于産業鏈現代化的推動作用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積極推進以數智化賦能牽引帶動傳統型産業鏈“鏈式”轉型,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發和整合能力,提高數字技術和産業供給質效,研發針對性的産業鏈共性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普惠性的數字化轉型産品,引導鏈上大中小企業協同開展數智化轉型,打造一批世界級智能工廠和典型智慧産業鏈。二是探索數字化變革下的開放式創新和場景應用模式下的産業鏈“質態”轉型。注重新興産業鏈整體創新體係下的資源重構、生態融通、場景應用問題,推動構建跨産業鏈的數字化技術平臺或開放創新平臺,以數字化賦能新興産業領域中小企業研發管理與研發組織協同,形成平臺化、體係化、清單化等産業鏈數字化底層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係,推進數據標準化體係建設,形成更加完整貫通的數據鏈。通過降低算力等基礎設施使用成本和公共數據合規開放等方式,推動形成完善的多主體協同數字化創新生態體係。健全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係,保障産業數據資産權益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

  3、點鏈協同、聚合帶動,培育産業鏈整體競爭力

  鏈主企業是産業創新的主體,更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主力軍。聚焦發揮生態主導力,加快培育産業鏈“鏈主”企業,聚焦戰略性支柱産業重點産業鏈,完善鏈主企業識別、遴選、評價、服務機制,從技術創新能力、行業標準制定、品牌效應和市場控制等層面,培育具有市場或技術控制能力的“鏈主”企業。支援鏈主企業參與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強化鏈主企業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堅持擴增量、提品質,更高水準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梯度培育計劃,培育一批産業鏈“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以優質微觀主體。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固鏈,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品牌、設計研發能力、儀器設備、試驗場地等各類資源要素,共用産能資源。通過股權投資、資源共用、渠道共用、共建標準等帶動中小企業有序銜接、深度入鏈。

  4、區域互動、融合發展, 做優産業空間鏈生態

  從“十四五”規劃提出“優化區域産業鏈布局”到《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優化産業鏈布局一直都是黨和中央關注的焦點之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依據本地稟賦,激發各地産業優勢,放大産業鏈發展的戰略縱深優勢。通過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打破地區分割和市場壁壘,通過跨區域産業轉移、聯合研發、市場拓展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用,將構建跨區域産業鏈群作為全國層面推動産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地方層面構建包括核心産業鏈、配套産業鏈、服務支援産業鏈等,納入區域合作框架進行跨區域協調接力,緩解區域間産業競爭,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同時,堅持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在對外開放競爭中建立高標準高品質的規則、標準和體制,統籌好資源配置與全球産業布局的關係,強化産業鏈供應鏈要素可控力。(作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黃卓 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黎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