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前:如何更快更好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發表於:2024-01-19 21:34:42

  近日,第十屆新華網思客年會(山西)在臨汾舉行。會上,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 會長李兆前發表主旨演講。李兆前認為更快更好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辯證看待生産力新與舊的關係,並充分發揮資本和企業家在壯大新質生産力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圖為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李兆前發表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目前,社會各界已對新質生産力有很多的研究。為了這次年會,我考慮了一個大致提綱,和大家一起共享,也聽一下大家的建議。

  第一,新質生産力促進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新質生産力不斷替代舊的生産力的歷史。在原始社會中,原始人類就借助初級工具,比如石塊、樹枝、繩索來拓展打擊的力量和距離,從而提高獲取食物的能力。隨後的幾次工業革命,都是利用當時的先進裝備,拓展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能力,從而使人類更強大,生活水平更高。與此伴隨的是破除對生産力發展起阻礙作用的生産關係,帶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變革,從而帶來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

  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人類的最高階段是什麼?是共産主義。那麼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裏面的定義是什麼?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句話比較拗口 ,實際上就是指,到共産主義社會後,物質極大豐富,生産力水平極大提高,那時候不僅實現“車厘子自由”、“大魚大肉自由”,而且時間自由、身體自由,每個人需要什麼東西就拿到什麼東西,每個人想幹什麼事情就能幹什麼事情,這是理想型社會。要達到這樣理想社會,必須靠科技進步來進一步拓展人類的能力,解決物質生産、財富的短板。

  首先,機器代替人力。就是我們要廣泛地發展自動化設備,從而使人類從繁重的、重復性的勞動中解脫出來,要不然哪有時間來自由地做事情?所以必須用機器代替人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基礎。

  第二,要用人工智能代替人腦。不用幹體力勞動了,但是我們要寫個講稿、寫個程序還要靠人寫,天天下班很晚,晚上還不能睡覺。我們有ChatGPT替代大量的重復性、非創作性勞動。

  第三,以新能源、新材料,特別是人造資源和來自地球以外的資源替代地球上的自然資源、自然材料。比如説如果將來化石能源沒有了,那麼來自地球之外的太陽能以及它轉化的風能會逐漸地解決我們的問題。但它同時又受到空間、天氣等一系列的影響,我們可以研發“人造太陽”。它所需要的氚和氘更多來自月壤。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將來我們在地球上創造出更多需要的東西。

  第四,對人類本身充分了解,可以利用藥物、器械、手術等手段來解除缺陷、疾病、傷亡等影響人類自由的限制。比如我們有積蓄,但是我身體不好,吃不下去,走不了路,那麼也不行。所以真正到了將來的社會,我們人類要健康地生活很多年。

  人類一定是在這四個大的方面達到完全自由,才能真正達到馬克思講的理想社會。

  今天我們講的所有技術,所有新的生産力,最終目標就是達到那個水平。根據未來的發展趨勢,考慮我們當前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目前加快集突破成電路、工業母機、傳感器等自動化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是面向未來用自動化技術替代人力和人腦。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生産業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努力推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發展,推動以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為目標的綠色發展,都是為了最終奔着將來的理想社會的四個方面的技術和産業替代。

  那麼當前階段,我們為了最後的目標,不斷地發展新質生産力,來代替舊的生産力,使我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人類可以變得越來越自由。

  第二,就是要辯證看待新與舊的生産力。用辯證思想來學習領會黨中央關於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決策部署,就要把握好點與面、新與舊、穩與進、立與破、微觀與宏觀等一系列關係。但是要把握好這個關係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説像點與面的問題,我們現在追求的不是各領域平均用力,而是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也不是各個地區都全面鋪開,還是應該有所側重,每個地區要根據每個地區特點有所側重。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方面還存在着誤區,比如説千篇一律的高科技園區産業發展規劃,遍地開花的各類高科技工業園區,鉅額舉債建立的超前基礎設施,一窩蜂的産業投資計劃,一刀切的淘汰搬遷方案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對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造成困擾,也影響了我們生産力水平的提高。我們不希望在推動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過程中再來重復這些同樣的錯誤。

  再來看新與舊的問題。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所有生産力在歷史上幾乎都曾經是新質生産力。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新質的生産力逐步形成並發展壯大,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益、更低的消耗。然而,除了四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帶來的工業革命變化之外,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逐漸積累的過程,是逐漸替代的過程。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間隔了近100年;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中間各經歷了半個世紀。我國儘管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發展基礎,但是中西部很多地區扔較為落後。在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和我國東部地區很多落後的生産力在我們有些地區仍然是很先進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充分挖掘現實生産力的潛力,超前謀劃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創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立足實際、合理定位、找準發展方向和突破口。

  第三,要充分發揮資本在形成新質生産力過程中的作用。按照傳統定義,生産力的三要素是勞動者、生産資料和勞動對象,似乎和資本沒有太多關係。但是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必然與科技創新、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緊密相連,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全面振興,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必然路徑。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讓資本在培育新質生産力中發揮作用,就必須正確認識資本的屬性。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看待資本,如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如何正確理解資本?我覺得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拿資本和水來類比。從來源上看,水來自於大自然的方方面面,積雨成溪,匯溪成河,聚河成海。資本來自於經濟社會的各個行業,個人資本進入家庭,家庭資本進入銀行,銀行資本進入企業。從勢能上來看,水資源會從高處流向低處,高差越大,勢能越大。資本會從利潤低的地方流向利潤高的地方,利潤越高勢能越大。從作用上來看,在水庫河道裏面規規矩矩流淌的水可以發電、灌溉、飲用、運輸、造福人類。但如果勢能過大,堤壩不牢就可能氾濫成災。同樣,在市場上依法依規流動的資本可以參與創新、生産、流通、服務、造福社會。但如果利潤誘惑過高、監管不嚴,資本就可能踐踏法律和道德底線,造成災難。從關聯性上講,水最怕和污染物結合,成為污水。資本最怕和權力勾連,出現嚴重貪腐問題,最怕以權力為依託出現破壞公平的資本逐利行為。資本是好的還是壞的?善的還是惡的?受法律法規的約束,在金融市場、生産領域、流通領域守法合規流動的資本就是好的、善的。但是如果和權力勾連,以權力為依託就會帶來災難,就是壞的,就是惡的。

  在現實生活中誰都離不開水,在現實經濟領域裏面誰都離不開資本。讓水向善向好,就需要給水設堤設壩,防止污染物進入。讓資本向善向好,就要為資本立法立規,設立紅綠燈,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防止資本和權力勾連。將資本作為中性的生産要素,這是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眼光來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存在的各類資本及其作用,深化對資本的積極運用和減少消極因素影響。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性發展。

  第四,就是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家在新質生産力中的作用。企業家作為勞動者本身就是傳統生産力三要素之一,但是企業家在新質生産力中的作用又不同於一般的勞動者。他們在戰略規劃、戰略決策、資源調配和危機處置中發揮着一般勞動者所不能替代的關鍵作用。他們中的很多人懂科技、懂資本、懂市場、懂金融,都是出色的戰略科學家和戰略型企業家。發展戰略型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型成新質生産力,最關鍵的是人才,尤其是能把各方面人才和各方面資源組織配合起來的戰略型企業家。所以我們對民營企業家在新質生産力中的作用,民營企業家在推動整個社會進步中的作用,以及民營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勞動、技術、管理獲取合理財富要有正確的認識,給予正確的評價。